2019 買華為=愛國?

編者按
2019 年的華為似乎一切都與世界格格不入,當大部分人都相信美國的制裁下毫無生機的時候,華為活下來了;當所有手機廠商都疲于奔命的時候,華為和榮耀雙雙創新高;當大部分廠商在 2019 年這個經濟寒冬水逆的時候,華為卻成為弄潮兒。
正文
時光倒退到 2018 年年末,面對 2018 年下半年急轉而下的全球經濟形勢,政治家和金融分析師們都信心十足,幾乎沒有經濟學家發聲斷言 2019 年經濟將直接進入衰退。顯然這些權威專家們是有據可依的,因此我們看到 2019 年中美兩大經濟體到目前的數據顯示是增長失速,但并沒有倒退。
不過,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在經濟發展的頭部產業時,我們發現由于中美貿易戰以及通信技術換代等因素的影響,半導體產業和智能手機產業在 2019 年過的并不好,很多廠商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而華為卻不如此,蒸蒸日上的勢頭看起來更猛了。
回看 2019 年美國制裁華為
對于 2019 年的華為而言,其最受關注的事情當屬美國政府的制裁。中興事件告訴我們,美國是有能力讓中國的科技企業一下子就處于癱瘓狀態的。當制裁降臨到華為的頭上,當制裁的厲害程度一步步加深之后,我們看到了華為的韌性。
2018 年 12 月,應美國要求,華為副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被捕。雖然是敘述 2019 年的事跡,但是筆者覺得美國對華為態度急轉直下的標志是要求加拿大警方協助逮捕并引渡孟晚舟。此后,美國開始對華為真的下“死手”。
2019 年 1 月 3 日和 4 日,外界開始流傳美國將封殺華為的消息,并且有美國政府議員在會議上提出議案,要求解決中美科技公司的威脅。
2019 年 1 月 29 日,美國政府正式對華為出手,提出了 23 項指控,指控華為在美竊取商業機密和欺詐。
2019 年 2 月 4 日,有媒體報道稱,美國政府人員突擊檢查了華為在美研究所。
2019 年 2 月 21 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使用華為技術的國家對美國構成了風險。
2019 年 4 月 21 日,有媒體報道稱,美國政府公開指出華為是由中國國家安全部門資助的。
2019 年 5 月 15 日,美國政府宣布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國家安全名義宣布有效地禁止華為。
2019 年 5 月 16 日晚,華為就美國商務部宣布將華為加入“實體名單”發布聲明。華為表示,美國的禁令將嚴重損害美國的就業和企業。
2019 年 5 月 18 日,美國科技公司包括高通、英特爾、格芯、Arm、泰瑞達等公司收到政府郵件,內容包括以下三點:禁止向華為出貨,所有對華為的發貨立刻停止;所有已有或新訂單都暫停或終止;不能訪問華為門戶網站 Esupplies,網站內部被禁止接入。
2019 年 5 月 19 日,谷歌將華為手機從未來的安卓更新中移除。
2019 年 5 月 20 日,美國政府對華為實行 3 個月的出口禁令暫時豁免期。
2019 年 8 月 20 日,美國繼續將對華為的出口禁令暫時豁免期延長 3 個月。
作為全球領先的 ICT 方案供應商,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這一年來華為并沒有選擇坐以待斃。
2019 年 3 月 7 日,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宣布,華為已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美國 2019 年國防授權法第 889 條款違反美國憲法。
2019 年 5 月,華為又在美國提起訴訟,要求駁回美官方對華為下達的禁令。
2019 年 8 月 9 日,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余承東在 2019 華為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正式向全球發布其全新的基于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鴻蒙 OS。超越手機操作系統的界定,鴻蒙 OS 能夠同時滿足全場景流暢體驗、架構級可信安全、跨終端無縫協同以及一次開發多終端部署的要求。
2019 年 8 月 30 日,華為對美國司法部調查提出嚴正聲明。華為指出,所有美方這些所謂的刑事案件,沒有涉及任何一項核心技術,也沒有足夠的事實和證據支撐其指控。
2019 年 9 月 10 日,華為撤銷了對美商務部及其他幾家美政府機構的起訴。該起訴是因為美國政府于 2017 年 9 月沒有給出正當理由的情況下扣留了一部分華為設備,在設備歸還之后,華為決定放棄起訴。
2019 年 12 月 2 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加拿大媒體《環球郵報》的采訪時表示,“我們與美國人不能發郵件、打電話……接觸技術,這樣在美國發展受到阻礙,就會把發展轉移到加拿大來”。此次采訪中任正非還指出,美國的最終目的是消滅華為公司。
2019 年 12 月 5 日,華為在美國法院提交起訴書,請求法院認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有關禁止華為參與聯邦補貼資金項目的決定違反了美國憲法和《行政訴訟法》。
針對美國和華為之間的矛盾,任正非也談到了緩解路徑。他表示:“如果美國政府找不到證據,它沒有什么理由、聲音小一點的時候,我們的聲音也可以小一點。那時我們就不在法庭上談判,可以到咖啡廳談判,如果聲音太大,影響周邊客人,聲音就會自然小了。那時就會討論‘你多喝一杯,還是我多喝一杯’的賠償問題。如果美國錯了,還要賠償我們的名譽損失。”
不管 5 月份外界如何猜測華為的未來,但是在美國制裁這件事上,華為并沒有應聲倒下,并還屢次反擊。至于會不會在雙方聲音都小點的時候和解,現在還看不到轉機。
上述是美國和華為之間的直接交手,然而在這期間也伴隨著牛鬼蛇神,科技圈如此難看的“吃相”也是實屬罕見。
首先是在美國政府對華下禁令后一眾跟隨的科技廠商。
2019 年 5 月 19 日,谷歌 Alphabet 暫停與華為的業務,除了通過“開放源碼許可”公開可用的服務以外。消息人士表示:“華為只能使用安卓系統的公共版本,但不能從谷歌獲得專有應用程序和服務的訪問。”
2019 年 5 月,BBC 報道稱獲取到 Arm 的內部郵件。此中內容顯示, Arm 已經在內部告知員工,因為涉及了源自美國的技術,所以必須遵守美國政府規定,停止與華為公司的業務來往。
根據媒體消息,微軟也主動將華為電腦下架,并表示將不能預裝 windows 系統。而受到禁令影響的還有高通、博通、Qorvo 等。但是,上述這些廠商的動作在特殊情況下可以看做是“可以理解的”。
而有一些廠商和協會組織的做法則徹底刷新了眾人的三觀。
首先是偉創力(Flex)。作為一家代工廠,路透社統計的數據顯示,偉創力是從華為獲得營收最多的公司,金額達到 24 億元。但是,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之后,偉創力最先附和。
在偉創力斷供的第二天,華為就派出了大批貨車到工廠里將生產設備拉了回來。更讓人驚呆的是,偉創力不僅終止了和華為的合作,還扣留華為的手機零部件,這件事一經曝出輿論嘩然。這個時候,比亞迪選擇力挺華為,接過這些訂單。
偉創力是態度過于“積極”且方法上不得臺面,不過這并不是最難看的“吃相”。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之后,各協會組織告訴大家他們的“international”屬性是多么的可笑。
在美國對華為頒布禁令不久,各路標準組織紛紛表示將撤銷或暫停華為會員資格,包括 JEDEC、SDA、Wi-Fi 聯盟和藍牙標準組織。此外,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也宣布禁止華為員工作為旗下期刊雜志的編輯和審稿人。
在 IEEE 的介紹中有這樣一段話,IEEE 是一個美國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的協會,是世界上最大的非營利性專業技術學會。華為事件發生過后眾人恍然,原來 IEEE 首先還是美國的,其次才是世界的。
然而,更為“兒戲”的事情是,此后不久美國政府松口,各大協會組織又重新認可了華為的地位。可笑、可悲、可嘆……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