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砸10億 拼多多定向“搶人”

2020-08-10 會文 億邦動力
瀏覽

多位社區拼團團長告訴億邦動力,拼多多旗下快團團正在使用巨額補貼大量從外部招募團長。這一攻勢,讓剛上線5個月的快團團再度出現在聚光燈之下。

“搶人”大戰:交易額6%的補貼

億邦動力從多處獲悉,今年4月份,快團團就開始大量招募團長。為邀請團長入駐,快團團開出了免手續費+流水傭金的補貼政策。

小林(化)是使用群接龍的一個大團長,目前每個月的流水穩定在100多萬。在五六月份,她就接到了快團團的“橄欖枝”——手續費全免(群接龍收取手續費為1%),同時返還流水的5%作為傭金。這樣一算,就相當于拼多多拿出了交易額的6%作為補貼。小林以自己100萬的月流水計算,每個月能從快團團拿到的補貼有6萬。但快團團對團長的要求是,必須把交易額的60%從群接龍遷移到快團團。

在小林看來,這樣的優惠政策效果顯著,自己身邊的幾個團長都已經去了快團團。

▲快團團官方宣傳截圖

另有社群團購行業人士告訴億邦動力,快團團的高補貼并非針對所有團長,而是定向拉新。具體來說,只有月交易額達到5萬的大團長才能享受。值得一提的是,快團團官宣將拿出十億補貼團長。

“粗略估計,群接龍大概有500多個大團長都轉移到了快團團。”上述行業人士還透露,為了壯大自己的團長隊伍,快團團甚至讓部分團長簽下了類似《排他承諾書》,“90天之內只在快團團賣貨”。

▲圖片來自爆料人

小林最終拒絕了快團團,在她看來,補貼只是市場競爭的暫時手段。“如果快團團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一定會停止補貼的,這是互聯網公司最的常見玩法。”她笑稱,現在有不少團長都是在各個平臺換著用,“薅羊毛誰不喜歡?”

億邦動力找到群接龍合伙人,對方表示,截至目前確實已有至少500名大團長(月銷售額達到5萬以上)轉投快團團。

億邦動力就“挖角團長”事件試圖向拼多多官方求證,截至發稿暫未得到回應。

工具出身的快團團,更想做平臺

和其它接龍工具“交火”之前,快團團已經蟄伏了幾個月。

快團團始于疫情。據悉,為了協助各地商家收集社區居民物資需求、完成在線下單,拼多多在3月份推出社區團購項目“快團團”。簡單來說,商家可以通過“快團團”上線商品團購頁面,并由社區消費者發起團購,達到人數條件后,由商家配送至社區門口。

從模式來看,早期的快團團與定位為工具的群接龍相似。但經歷了3個月的試水,快團團似乎正試圖從工具轉變為平臺,前端吸納團長,后端接入供應鏈。

據了解,為了吸納團長,快團團設置了大團長拉新獎,且主要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新團長在快團團交易額的3‰將補貼給大團長;第二部分是新團長在加入快團團的60天內,開團10筆支付訂單,大團長可獲得5元任務獎。且任務獎隨著支付訂單的增加而增多,合計疊加最高的任務獎為500元。

▲圖片來源于拼多多商家

另一邊,拼多多開始為快團團接入自身供應鏈。據悉,拼多多于近期針對有強供應鏈能力的商家開放了一件代發功能。而參與一件代發的商品,其主要展示地正是快團團。小林告訴億邦動力,來自拼多多的產品價格比較有優勢。”

億邦動力了解到,價格的優勢來自拼多多的商家折扣。一位拿到“一件代發內測資格”的拼多多商家告訴億邦動力,上架“一件代發”的產品必須有折扣,這是拼多多后臺自動設定的,商家不能更改,只能調整折扣的大小。在商家的后臺截屏中,億邦動力發現,商品設定的最低折扣為99折。以一件掛價為268元的羊皮大衣為例,99折后團長的拿貨價就變成了265.32元。

一位社交電商行業人士認為,快團團不僅僅是像群接龍那樣做一個微信工具,其目的更像是想打通原本拼多多的供應鏈,售賣拼多多上的產品,比如為批發業務找到一個有效的出口。“這點對有些團長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供應鏈并不是他們的強項。”他談道。

據億邦動力了解,截至目前,在群接龍開過團的團長(包含1次)有40萬人,群接龍更是在2019年10月拿到了金沙江創投在內的500萬美元的融資。這個相同賽道里的明星選手,自然成了快速發展的快團團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一環。

從“借用”社群到“應用”社群

拼多多做社群拼團,或許是為了彌補一直缺失的板塊。

時光倒回到2016年,在各個微信群中和私信當中,突然冒出大量幫忙“砍一刀”的鏈接申請,拼多多正式登場。僅用了三年,拼多多便成為了僅次于淘寶的電商巨頭。毫無疑問,微信生態在拼多多的崛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拼多多一直只是借助微信環境發展,從未將社群的能量實實在在攥在手里。如今,社群團購正是這個抓手。

王飛(化)是拼多多上的一個商家,他告訴億邦動力:“以前的拼多多模式下,我手握的1萬個用戶和拼多多沒任何關系。但當我成為快團團的團長,拼多多就可以通過我,讓那1萬消費者成為它穩定的消費者了。”在他看來,拼多多和團長之間的弱關聯,間接促成了拼多多和用戶的弱粘性。“拼多多還是在搭建流量護城河。”一位深耕零售行業多年的人士表示,拼多多想通過團長更接近C端,獲得比純拼團更穩定的流量,拉出一張距離C端更近的網。

而社群團購的市場無疑是巨大的。以群接龍為例,今年上半年群接龍的GMV暴漲至40億,而2019年其GMV不過12億。這意味著,群接龍上半年的GMV同比增長了233%。這背后正是掌握大批私域流量的團長(商家)的力量。即便拼多多2019年的GMV突破萬億,但40億GMV依舊是不小的增長點。

有零售行業人士指出,說到底拼多多一直只是借助微信環境裂變,但社群勢能沒有握在自己手里,這也意味著效率沒法最大化。“從表面上看,快團團可以為拼多多帶來更多的GMV,但深層來看,這或許是為了下沉搶奪更多小b商家。這些商家有可能是寶媽,也有可能是社區的意見領袖,他們共同的特點是轉化率非常高,能帶來更多業務的可能。”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