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從不謙虛謹慎

美團點評 CEO 王興,在朝著不謙虛不謹慎的方向大步向前。最近他主要做了三件事:批評國足,懟阿里,捧理想汽車。
批評國足這事,雖然爭議很多,但畢竟國足戰績太差,長期不爭氣;借著王興的話,很多人跟著表達對國足的不滿。應該說,批評國足,算是王興勉強贏了。
懟阿里(淘寶為何不支持微信支付),則是情緒化很重的表達,阿里無辜莫名躺槍。雖然王興認為阿里當年作為投資方不夠厚道,但這樣懟阿里,道義上不占優。
至于王興捧理想汽車,認為 1000 億美元依然是低估了理想,作為理想汽車重要股東的王興,其觀點從利益上應該要受質疑,但王興現在正風光,牛人說的話,暫且認為 " 有理 "。
從創立美團開始,王興就強在深度思考能力。日常瑣事一直有人幫他處理,最典型的先是干嘉偉,后是王慧文。脫離瑣事,倒是解放了王興,使其有更多時間思考終局。看似王興在飯否上是 " 話癆 ",那只是他 " 思滿自溢 ",忍不住放出的只言片語。
王興 " 飯否治司 ",是不務正業么?這個問題,倒別誤會了王興。
他的遺憾是,雖然在飯否上發的東西被廣泛傳播,但飯否本身不具備任何流量入口的作用,更像是個 " 樹洞 "。要支撐美團點評的大平臺夢,王興急需更大的流量。
拋棄阿里投靠騰訊,得到騰訊大力支持,但時至今日,美團點評已經大到一定程度,騰訊再大度,也供不起美團點評所需要的龐大流量。
2015 年,美團大價錢并購大眾點評,當時看非常糾結,現在成了重要的流量來源,十分關鍵且非常成功。
收購摩拜,小幾十億美元買的流量入口,有點作用,但買得貴,維護成本也貴。
整體上看,辛苦送外賣掙了點小錢(利潤),美團點評沒法像阿里那樣,仗著錢多隨意 " 買買買 "。
美團點評接下來去哪找流量?這個問題,王興應該有很多招,批評國足、懟阿里,即便不在規劃之內,也起到了這方面的作用。
強如王興,依然要破圈,國足是個好靶子。
但如今 BAT 的印象仍然深入人心,王興整體的知名度可能還不如李彥宏,離馬云、馬化騰差得就更遠;懟阿里,是一個好選擇。
心氣極高的王興,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經瞧不上百度,認為美團點評超過百度只是時間問題。時間也證明了王興的判斷正確——在不爭氣方面,百度不輸國足。
但今天,近 1500 億美元市值(2020 年 7 月 30 日數據)的美團點評,依然離 6800 億美元市值的阿里,和 6700 億美元市值的騰訊,差距依然很遠,ATM 依然不如新的 BAT(B 為 ByteDance)受認可。
王興的歷史記錄非常棒,這意味著接下來的判斷也對么?理論上,王興依然正確的可能性很大。
但值得討論的是,很多人在高峰期顯得過于自信,會丟掉此前的謙虛謹慎,為后續的衰敗埋下伏筆。從不謙虛謹慎的王興,現在風光無限,是否會沖昏頭腦,為美團點評的衰敗埋下雷?
業內傳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不喜王興的張狂,而黃崢本人在 40 歲當打之年 " 退居二線 ",懂得 " 首富第二 " 的危害和低調做人的好處。
王興的優勢是,其生活服務和餐飲的主業,不像滴滴那樣觸及過多利益集團,又沒有拼多多存在 " 假貨 " 歷史包袱,也不像字節跳動那樣有輿論敏感性。即便張狂一些,美團點評也不會有事。
但這并不意味著王興可以心無壓力,高枕無憂。生活服務、餐飲行業,是孕育 " 大平臺 " 的絕佳領域,同樣也是維系數億人生計的行業。一旦 " 美團點評租 " 過高,難免有一日會民怨沸騰。
在幫助商家升級,在降低外賣環境污染上,美團點評已經做了很多,但顯然還不夠。
王興需要考慮,是和馬云、馬化騰平起平坐更重要,還是真正 " 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 更重要。當然,兩者并不真的沖突,后者做好了,前者能實現。而美團點評一直學習的亞馬遜,以用戶為中心,現在確實足夠成功,但成為像貝佐斯類似的 " 暴君 ",王興是否做好了心理準備?
作為創業者時,王興帶頭反抗巨頭的打壓。當美團點評成為巨頭時,王興能不能做得不一樣呢?可能,每個人都終究會成為自己曾經討厭的那個人。
期待王興不會。
(來源:億歐網 苗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