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抗疫保供,蘇寧人沒有停工概念始終在堅守

聯商網消息:今天是不少人復工的日子,但對蘇寧人來說,春節假期和疫情期間,為了抗疫保供,沒有停工概念,始終在堅守。
疫情之下的“逆行”在崗,以下是他們故事:
1.“我在武漢,我的城市生病了,為它,我義不容辭”
火神山醫院開建需要物資運輸!武漢科技大學德康醫院需要調撥物資!大年三十,張治沒有回家,他和武漢蘇寧物流干線運輸車隊的小伙伴們,成了第一批身穿防護服的蘇寧人。
張治說:“我的城市生病了,所有人都很著急!為它,我義不容辭。”
2.“沒有想那么多,就覺得應該去”
時間:大年初一
人物:“逆行人”蘇寧物流貨車司機嚴立春駕車
目的地:湖北省人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醫院
車上物資:10噸消毒液
▲24小時,馳援800公里
嚴立春:“沒有想那么多,就覺得應該去。”
3.“報名送貨去武漢,別告訴我爸媽。”
時間:大年初二
“逆行人”:蘇寧物流綠色通道車隊
目的地:武漢。
隊長:90后黃進勇
夜間,車進山區,遭遇大雪。能見度低,路滑難行。次日凌晨5點,黃進勇一行抵到武漢,順利交付40噸雙氧液,雪夜急行千里。心,終于放了下來。
黃進勇:“報名送貨去武漢,別告訴我爸媽。”
4.“第一反應就是覺得該去,沒啥好推辭的。”
大年初二晚上,蘇寧物流的快遞員王文強接到運送救援物資至武漢的緊急任務,60萬雙醫用手套,第二天就出發。800公里,一刻不停。
王文強:“沒告訴家人,我直接就答應了,第一反應就是覺得該去,沒啥好推辭的。”
5.“我去了武漢,被隔離14天,我是自愿的”
“咱在那邊如果傳染上了,就做特別隔離,這個事的一切后果,我自己也考慮過,我自愿。”家人不同意。李星硬著頭皮出門。初二吃過午飯,駕車前往阜寧縣,運送愛德基金會募集的援助物資—5噸消毒液趕往湖北。當一些人正在想辦法“逃離”武漢和湖北的時候,貨車司機李星成為了一名逆行者,
▲沿途已經積雪,路上車輛寥寥(李星/攝)
李星:“你說咱也沒有錢,湖北(疫情)這么嚴重,咱可以在精神上支援,出一份自己能出的力。”
6.她想:“要是物資再多一點,就更好了。”
大年初三,蘇寧物流愛心車隊群里的信息不停跳動,王佳啟看到,有一批醫療物資急需從南京運往武漢,她覺得自己的隊伍可以承接這一次運輸任務。這是從事司機調度工作的王佳啟,第一次從“幕后”走向了“臺前”。
8小時連夜奔赴武漢,刻不容緩,爭分奪秒。到達武漢后,打開車箱,所有醫療物資完好無損,等裝上武漢本地車輛,已經是凌晨5點多了,冬天的武東收費站很冷,王佳啟的心里卻很暖,“看著一箱箱醫療物資卸下又裝上,我感覺特別有成就感”。
”文藝女神“王佳啟:“要是物資再多一點,就更好了。”
7.“救命的東西,你不送,還有什么值得送。”
2月1日,蘇寧物流的令狐云驍師傅,從南京出發,途徑武漢、荊州、襄陽、十堰,連夜將消毒劑、防護服、口罩、醫用手套、醫療垃圾桶等重達12噸的前線急缺物資,分別送到了武漢。一天時間,800公里,四個城市。2月2日晚上22點,救助物資順利送達指定的醫院。
▲令狐師傅,一路連飯都來不及吃
令狐師傅:”救命的東西,你不送,還有什么值得送。“
8.“去,我們兩兄弟一起。”
農歷大年初四,安徽宿州泗縣,蘇寧物流大貨車司機耿波正在跟家人一起看電視,突然手機響了,電話那頭問:“武漢,去不去?”耿波下意識警覺,趕緊拿著電話走到了陽臺,低聲問:“拉什么?”“消毒酒精。”耿波略微沉默了一下,還沒來得及回答,電話那頭又說:“你哥也去,剛剛給他打了電話。”“行,我們兩兄弟一起。”
43歲的哥哥耿勇,42歲的弟弟耿波,從武漢返程后,他們又去了安徽淮南,裝上一車水果蔬菜,運往武漢。
耿勇、耿波兄弟:“去一趟也是去,去兩趟三趟也是去,讓更少的司機往武漢跑,讓更多司機家庭安心。”
9.“陪你扛過去”
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后,蘇寧物流運送防疫物資調度員韓松的電話和微信消息就一直沒斷過。至今他已調度39趟貨車、輸送400噸抗疫物資到達湖北地區。除了防疫物資,還有一批批蔬菜也通過他調撥至武漢,吃飽了,好繼續戰斗
韓松:好的,安排!
10.“我有一個神出鬼沒的爸爸”
二年級的李蔚小朋友在日記里寫道,她有個神出鬼沒的爸爸。
同樣二年級的姜玉穎小朋友,也在日記里寫道:“為什么外面有很多人在生病,媽媽就得繼續上班?”
她們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蘇寧物流人。至今,仍堅守在蘇寧物流一線崗位。
從來沒有神的光環,你我都是生而普通的平凡人。是自己和生活的守護者。
讓我們致敬所有的“逆行”者
加油!
(來源: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