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蘿卜李陽:真實倒閉原因,你們都猜錯了!

呆蘿卜真實倒閉原因
今年,生鮮行業最大的獨角獸,呆蘿卜,在拿到6個億的融資后,門店拓展至千家,月銷售過億,卻突然倒閉。
網上有專業文章分析其失敗原因如下:
呆蘿卜CEO李陽內部管理混亂,關鍵崗位全部采用親信,導致腐敗。資方發現后,停止了下一輪的融資。
大多數人看到這里,心里感慨:
“這老板太傻了,太可惜了,無論自己有沒有參與腐敗,這么辛苦做大了企業,也融到了資,為啥不繼續做大,掙更多的錢呢,相比之下,腐敗那一點點,有什么意義?”
實際上,我覺得這個老板可能沒有外界說的這么笨,甚至還很聰明。
因為,他可能早就知道,這個模式不賺錢,只能是一個to vc的模式。
而一個to vc的模式,指不定哪天就會關門。沒幾個能像瑞幸咖啡一樣,一直虧到上市,然后繼續虧。
武漢吉及鮮,杭州鮮生友請,合肥水果營行,基本全部很難受。
每日優鮮,美菜,等,雖然持續有資金注入,而實際上,再完美的故事也掩蓋不了其虧損的本質。你不要告訴我,現在局部是有掙錢的。
但有幾家初創企業,能像他們一樣持續拿到資金呢。
所以,呆蘿卜ceo李陽可能心里明白,to vc的模式,注定很危險。既然這樣,不如。。。加速!
但有一點始終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多人要去選擇做這些一看就知道不盈利的模式去鋌而走險呢,口袋的銀子太多了還是只是為了投資人的票子呢?
還是因為,一開始,我們這些創業者就不具備分析商業模式走向的能力?
”沒有效率的增長,不是慢性自殺,而是加速自殺!
阿里巴巴前CEO衛哲,說:
”我做投資五年以來,收到無數的商業計劃書,里面都是,我做了多少多少銷售額,我今天做大明天多大,速度多快,卻幾乎沒有人告訴我,效率提升了多少!“
看清楚了沒有?
相對于競爭業態,效率有無提升,才是判斷你這個項目價值的根本。
如果效率提升了,項目的盤子會自動變大,無需to vc。
如果效率沒有提升,就只能從頭到尾的to vc,一輪“騙”一輪。
呆蘿卜自提模式,絕大多數投資人和外圍的玩家認為,因為是預售模式,消除了庫存,降低了損耗,所以效率提高,老板姓買到菜的價格就可以很低。
常人都是這樣理解的,不怪你笨。但實際上里面有幾個巨坑。
和傳統買菜方式對比下,你就會很清楚:
1、傳統買菜,把菜放入袋子的這個過程,是用戶自己進行。而自提模式,需要雇人來放入袋子中。
2、傳統買菜,差一點的菜也可以低價處理,因為是用戶自選。而自提模式,你只能扔掉,因為無法和用戶溝通品質問題。
3、傳統買菜,菜是一整框運輸到門店,物流成本低。而自提模式,是分裝好之后運輸,成本上升。
4、自提模式在對菜進行分揀包裝的過程中,會導致一部分折損。
整體比較下來,在生鮮的這一部分,次日自提看起來降低了對庫存的預測難度,而實際上卻是提高了很多方面的成本,導致效率并不如傳統買菜方式。
所以,只有做過次日自提的人,才能搞清楚這些坑。
李陽很清楚這一點。
前置倉的效率有提升嗎?有商業價值嗎?
為什么武漢吉及鮮前幾日迅速調整業務,為什么每日優鮮連續虧損,不停地找人接盤?
同樣的原因,商業效率并沒有提升。
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模式,從效率上來說,沒有提升,反而下降。
對比傳統買菜方式,如下:
1、前置倉不在馬路邊,獲客需要靠地推,成本上升
2、因為是送上門模式,殘損的生鮮商品無法及時降價處理,只能扔掉
3、送上門模式,多了一個送上門的成本。
以上三點,成本上升,效率變低。
當然并不是說效率變低就不能盈利,如果成本上升了,你可以定位城市里少數的高端社區,提高體驗,提高毛利,就可以盈利。
這樣做的缺點是,用戶數會驟減,盤子變得很小。
所以,這不是每日優鮮的本意,所以只能to vc,靠燒錢來做全城市的覆蓋。
生鮮電商其實還有救嗎?
自提不行,前置倉也不行,還有救嗎?
當一個商業模式效率不高,不能盈利的時候,有兩個方向可以調整。
1、往毛利高的方向調整,定位更高端的用戶,但用戶數會減少一個量級。
2、通過和各個環節的合作,改造商業模式鏈路,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一點很容易,但用戶數會減少一個量級,嚴重影響估值,所以大多數創業者選擇了第二點。
而第二點,通常情況下有以下幾種做法:
1 給用戶提供更多的購買方式2 提供更多的sku3 深化供應鏈建設4 和各方的雇傭關系變成合作加盟關系
以上四點,對團隊能力,系統能力和資金的要求,提升了一個指數級。
所以,難度不言而喻。
但無疑,提高效率,一定是正確的方向。
阿里巴巴集團參謀長,曾明教授,在《智能商業》這本書中提到:
S2B2C,是未來商業的方向。
我覺得,生鮮電商,或許可以借鑒。
線下流量成本,遠低于線上,毫無疑問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各互聯網公司爭奪的方向。
應該會誕生一種結合線下優勢的新零售S2B2C的業態,達到商業效率的全面提升。
推測要點如下:
1、低貨值的生鮮品,必須是傳統線下售賣方式,路邊開店,可以自營,聯營,或者直接和非連鎖生鮮店合作
2、供應鏈賦能,集中采購運輸,幫百萬小店提升采運效率
3、品牌和營銷賦能
4、流量被運營至線上,用次日自提或預售的方式,連接店內線下沒有銷售的幾千個sku,降低店內庫存,提高周轉效率
5、同時,提供線下1小時送上門的購買場景。
期待,不知道誰能會先做出這個模型。
(來源:微信公眾號KK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