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集團Q3凈虧損670萬元,下調全年營收指引

北京時間11月13日晚,百世集團(NYSE:BEST)公布了2019年三季度財務報告。
報告期內,該公司實現總收入87.5億元,同比增長21.6%,低于此前市場預期的91.37億元;在利潤方面,凈虧損670萬元,同比大幅收窄86.9%,此前市場預期的虧損額是4433萬元。
從具體業務來看,快遞服務營收52.02億元,同比增長19.4%;貨運服務營收13.75億元,同比增長25.8%;最受百世集團重視的供應鏈管理服務營收同比下降8.3%至4.5億元;商店與服務營收8.62億元,同比下降2.7%;其他服務營收同比增長136.6%至8.549億元。
對此,有業內人士提出質疑,百世集團為尋求差異化一直大力發展供應鏈業務,但至今其營收尚未超過快遞服務,這或許是影響業績的原因。今年5月,國泰君安在研報中指出,“百世集團在快運、供應鏈云倉等領域的矩陣布局,成敗尚難料。”
值得一提的是,在價格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百世集團市占率也出現波動。數據顯示,2019 Q3其包裹量約為19億件,同比增長37.9%,市占率為11.7%,較Q2 12%的市占率有所下降。
資料顯示,百世集團是最早接受阿里巴巴投資的物流企業之一,2008年阿里以1500萬元參與其天使輪投資,隨后又參與了該公司的多輪融資,目前擁有其46%投票權。
但是,百世集團持續虧損的問題一直未能得到解決。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告訴財聯社記者,百世集團雖然有阿里加持,但定位并不明確,導致在國內多數快遞公司盈利向好的情況下,遲遲無法扭虧。
與百世集團同為“阿里系”的申通、圓通、中通等物流企業,雖然也受到價格戰影響,卻一直保持盈利狀態。2019年第三季度,申通快遞營收57.85億元,歸母凈利潤2.73億元;圓通速遞營收76.63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14億元。同時,2019年以來,阿里不斷追加對申通的投資,增購完成后,阿里將持有上市公司46%的股權,持股比例與百世集團相同。
“阿里現已投資多家物流企業,百世集團需要深度融入阿里系統,主動與阿里的眾多資源進行對接,才能保持競爭力。”趙小敏說。
此外,為提振投資者信心,百世集團還對外宣布董事會已同意公司股票回購的計劃,授權公司在接下來的18個月期間回購價值高達1億美元的股票,并任命Gloria Fan為公司首席財務官。據稱,Gloria Fan擁有超過20年的財務管理、資本市場和運營經驗。
公布業績的同時,百世集團表示,根據當前市場情況和運營情況,考慮到快遞平均每件售價較低和“商店+營收”板塊增長較慢,將2019財年全年營收預期下調為349億-351億元人民幣,此前該公司預計2019財年營收為365億-372億元。
(來源:財聯社 李丹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