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測了三款輕薄本 這三個核心問題有答案了

從十月份英特爾十一代酷睿筆記本陸續上市開始,我在短時間內一口氣連續測試了三款不同風格的新品,它們是華碩靈耀X縱橫、聯想Yoga 13s以及VAIO 侍14。這三款產品可以說是十一代酷睿筆記本的縮影,因為從三款產品的測試中,我們更為全面的了解了十一代酷睿平臺的特性。
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并不想以常規文章的方式,從外觀、細節、接口、硬件、應用等結構化的維度上去討論產品,而是想借三款新品各自突出的特點,來一窺英特爾十一代酷睿平臺的變化。
先要明確的是,目前英特爾十一代酷睿平臺是指10nm Tiger Lake低功耗處理器,它們主要被應用在時下的輕薄型筆記本電腦之中,而性能更強的標壓處理器和桌面處理器,則要等到明年才會發布。
因此,既然范圍鎖定了輕薄本、低功耗,那么我們率先要了解的,自然是十一代酷睿平臺產品的續航與散熱能力了。
·十一代酷睿續航/散熱表現如何?
在這一特性上面,我選擇了華碩靈耀X縱橫作為樣本。
華碩靈耀X縱橫是首批通過英特爾Evo平臺認證的輕薄型筆記本新品,而英特爾Evo認證本身就對產品的續航能力、散熱表現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英特爾十一代酷睿平臺相較以往,在功耗控制上更為靈活,提供了7-15W和12-28W兩種不同功耗的平臺。目前,主流輕薄本大都選擇了后者,而且大都采用了20W以上這種比較激進的功耗調控,由此可見十一代酷睿平臺在散熱設計上其實是比較容易處理的,否則OEM不會選擇激進的功耗方案。
那么英特爾十一代酷睿平臺輕薄本的實際續航能力如何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PCMark 10給出的理論續航成績。
以華碩靈耀X縱橫為例,這款產品配置了67Wh鋰電池,容量在現如今的輕薄本中算比較大的。
華碩靈耀X縱橫配置:
處理器:英特爾11代酷睿i7-1165G7內存:16GB LPDDR4硬盤:1TB NVMe PCIe SSD顯卡:Intel Iris Xe Graphics
電池容量67292mWh
以PCMark 10辦公模式的續航測試為參考,結果如下:
PCMark 10辦公模式模擬了用戶在日常辦公時使用電腦的情況,其中涉及到視頻會議,文檔、表格處理,圖片處理,網頁瀏覽等環節。通過測試可以看到,華碩靈耀X縱橫續航能力為9小時47分鐘,達到了英特爾Evo平臺認證標準(9小時以上)。
如果對比十代酷睿i7平臺的話,十一代酷睿平臺的理論續航能力高出1個半到2小時左右,續航提升是比較明顯的。
此外,我們不妨來看看十一代酷睿平臺在實際應用中的續航表現。
游戲
關注英特爾十一代酷睿平臺的朋友都知道,其集成的銳炬Xe核顯擁有非常不錯的圖形性能,可以支持高畫質游戲的流暢體驗,所以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先來看看十一代酷睿平臺的游戲續航能力。
我在測試時使用了《實況足球2021》這款游戲,測試環境如下:
分辨率:1920×1200畫質:高電池模式:高性能初始電量:100%音量:50%Wi-Fi:全程開啟屏幕亮度:70%
《實況足球2021》運行1小時45分鐘后的電量情況
經過1個小時45分鐘左右的測試,華碩靈耀X縱橫掉電量為50%,其連續游戲續航能力超過2個半小時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另外也可以看出,游戲對于筆記本來說依然是耗電大戶,因此非特殊情況下還是建議大家插電玩游戲。
4K視頻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視頻播放時的續航能力。
我們使用了B站4K視頻資源進行測試,具體測試環境如下:
分辨率:3300×2200(靈耀X縱橫標準分辨率)畫質:4K電池模式:高性能初始電量:100%音量:50%Wi-Fi:全程開啟屏幕亮度:70%
B站4K超清片源播放
經過1個小時的連續不間斷播放測試,華碩靈耀X縱橫電池掉電量為17%,其4K視頻播放續航能力超過5個小時不成問題。另外需要說明的一點是,觀看B站視頻時如果開啟彈幕,且彈幕數量比較多的話,對筆記本續航能力會造成更大的挑戰。此外,不同碼流、不同質量的4K視頻對于續航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日常辦公
最后來看看日常辦公狀態下的續航表現。
在寫本文之前,我專門抽出一天使用華碩靈耀X縱橫來進行辦公。我的辦公內容主要包括:網站文章內容寫作,產品/文章圖片處理。午休時會有1小時的休閑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我主要使用華碩靈耀X縱橫看了一會兒斗魚平臺的游戲直播。另外在辦公過程當中,主要會使用Photoshop、微信、Office辦公軟件。那么華碩靈耀X縱橫的實際辦公續航能力如何呢?
測試環境:
電池模式:節電模式初始電量:100%音量:50%Wi-Fi:全程開啟屏幕亮度:70%涉及軟件:Photoshop,微信,Office辦公軟件(Word、Excel、PPT),Edge瀏覽器(新版Chromium內核)
日常辦公
下午6點下班時,剩余電量22%
我從早上9點半開始使用華碩靈耀X縱橫進行辦公,全程開啟節電模式。這期間我除了撰寫這篇文章之外,還進行了多次文章內的圖片處理。同時還使用微信溝通工作、午休時觀看了一個小時的游戲直播,中途息屏待機約1小時。在下午6點左右下班時,電池剩余電量為22%,因此從筆者個人的實際辦公體驗來看,華碩靈耀X縱橫滿足一天不插電辦公室沒有任何問題的。
除了擁有不錯的續航能力之外,華碩靈耀X縱橫還支持快充。實測45分鐘左右充電量為60%,可以滿足至少5小時以上的日常辦公使用。
從華碩靈耀X縱橫的續航能力測試可以看出,基于英特爾十一代酷睿處理器打造的輕薄本,滿足一天不插電辦公的續航需求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散熱
此外,華碩靈耀X縱橫取得不錯續航成績的前提是,它搭載的這顆酷睿i7-1165G7處理器采用了較為激進的20-25W TDP設定,這一功耗水平如果放在老產品上的話,很難Hold住8小時不插電續航需求。
那么在高功耗換取高性能的前提下,十一代酷睿平臺的散熱表現如何呢?來看看AIDA 64的FPU單拷機測試,具體結果如下:
可以看到其平均核心溫度78℃,穩定TDP為20W,多核心穩定頻率2.69GHz。總體來說,華碩靈耀X縱橫是能夠反映十一代酷睿平臺普遍的散熱表現的。簡單來說就是,十一代酷睿處理器允許更高TDP換取更好性能的情況下,還能夠保持相對不錯的散熱效率,這其中Willow Cove微架構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另外如果是日常應用的話,比如平時辦公碼字的情況下,核心溫度實際上只有41℃左右。
·十一代酷睿的性能如何?
續航、散熱性能是輕薄型筆記本用戶、商務辦公用戶普遍關心的問題,而“性能”,則是普羅大眾都很關心的問題。不管是看客、水軍,還是真正的受眾、用戶,“英特爾十一代酷睿性能如何?”牽動著很多人的心。
而我認為三款產品中相對更能夠代表十一代酷睿性能的,聯想Yoga 13s的測試結果可以作為參考。
回看8年以前,提到“輕薄本”三個字,我們很難把它與“性能”二字聯系起來。時過境遷,當時的我們也很難想像低功耗處理器有一天能夠在核心性能上媲美標壓處理器,而十一代Tiger Lake做到了這一點。
首先我們來看看英特爾十一代酷睿i5-1135G7和酷睿i7-1165G7處理器的理論性能測試結果:
而以Geekbench 5 Pro的單核和多核性能為參考,我們再看看十代酷睿i7-10750H的性能表現:
可以看到,雖然由于多核睿頻、功耗原因,十一代酷睿處理器的多核性能依舊不及十代標壓處理器,但單核性能表現可以用“驚人”二字來形容了。
聯想Yoga 13s在處理器功耗調校上同樣采用了激進的做法,Fn+Q野獸模式下,TDP穩定25W運行,全核心頻率在3.0GHz~3.1GHz之間,相對于上一代處理器來說有著非常顯著的提升。
我們大致總結了十代酷睿Ice Lake處理器與十一代酷睿Tiger Lake處理器的性能差異,具體如下表所示:
因此,得益于十一代酷睿處理器出色的底層架構優化以及制程技術,用戶可以在聯想Yoga 13s這樣的薄至13.8mm的輕薄本上,體驗到處理器帶來的更加澎湃的性能輸出,并且還能夠獲得穩定的散熱、更長的續航,這在以往難以想像。
·十一代酷睿產品的性價比如何?
如果把目光回放到四五年以前,每當新平臺發布的時候,新品價格都很少會下探到主流價位。尤其是酷睿i7的產品,往往都是8000元以上的高端或旗艦產品。而從十代酷睿開始,英特爾以及OEM的策略有所轉變,新平臺布局到產品上的跨度越來越大,幾乎覆蓋了入門、主流到高端的所有價位段,不同預算的用戶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十一代酷睿性價比如何?從VAIO 侍14這款新品或許可以窺知一二。
先來看看網友的討論。
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不管是索尼時代,還是脫離索尼之后獨立運營,用戶對VAIO的總體印象就是一個字“貴”。
但是基于英特爾十一代酷睿處理器打造的VAIO 侍14,卻以6499起步的價格顛覆了大家對VAIO品牌和產品的認知。
縱觀已經上市的十一代酷睿新品,聯想小新Air 14 2021不可謂性價比不高、惠普星14不可謂性價比不高、戴爾靈越5000不可謂性價比不高。而且類似的產品還有很多,如Acer非凡S5、惠普戰66四代、華碩VivoBook 15等等,但相比VAIO這個長年立足于萬元價位的品牌來說,后者性價比的大幅提升顯然更有說服力。
當然你可以把它解讀為VAIO這個品牌的求生之道,但如此多的4000-7000主流價位段十一代酷睿新品,不正是十一代酷睿高性價比的體現嗎?如果價格真的壓不下來,又怎能有這么多的品牌去集體虧本賺吆喝?
·結語
華碩靈耀X縱橫、聯想Yoga 13s、VAIO 侍14,三款不同風格的十一代酷睿新品,反映了新平臺在續航/散熱,性能,性價比這三個用戶最關心的問題上的表現。十一代TigerLake在十代Ice Lake處理器的基礎上提升了主頻/睿頻能力,英特爾十一代酷睿平臺通過出色的底層架構優化,使得硬件性能得到了更好的發揮,使得產品的散熱設計更加高效,使得基于其打造的產品更加實惠,我認為這是英特爾十一代酷睿相對跑分高低而言,對用戶更有價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