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易入不了眼 十年老編輯的游戲本選購清單

大概從今年五月份開始,我陸陸續續體驗了六款不同價位的十代酷睿游戲本,每臺平均的使用時間超過一個月,因此對于今年的十代酷睿游戲本產品也有了一個比較系統化的認知。這六款游戲本分別是:Alienware m17 2020,ROG魔霸新銳、惠普暗影精靈6、神舟戰神TX8-CU5DA、戴爾G5以及剛剛發布不算太久的榮耀獵人V700。它們的具體配置如下:
體驗過的這六款游戲本涵蓋了主流配置。
處理器方面,6核12線程的酷睿i7-10750H可以說是十代酷睿游戲本普遍的配置,它的主要特性在于能夠實現單核睿頻5GHz,這一點使其能夠在游戲時提供更高、更穩定的幀數表現,從而給用戶帶來流暢的游戲體驗。
酷睿i7-10870H彌補了酷睿i7-10750H和酷睿i7-10875H之前的空白同樣為8核16線程設計,但是略微降低了100MHz主頻和睿頻,也就是2.2GHz主頻和5GHz睿頻,帶來更高性價比的同時,也能保留8核芯高主頻處理器的強悍性能體驗。
酷睿i5-10300H處理器不多說了,4000-6000主流價位游戲本多數搭載了這款處理器,雖然是4核8線程設計,但是它同樣擁有不錯的主頻和睿頻能力,在游戲時可以提供足夠流暢的體驗。基于這顆處理器打造的游戲本產品,在性價比方面還是可圈可點的。
另外一顆酷睿i5-10400處理器是桌面級處理器,性能基本與酷睿i7-10750H持平。神舟每年都會推出搭載桌面級處理器的游戲本產品,今年的戰神TX8整體游戲體驗還是相當不錯的。
內存方面,目前以Windows 10系統為主的游戲環境,雙通道16GB,也就是2×8GB可以看作是起步配置。因為單通道8GB內存在Windows 10系統環境下的默認占用率幾乎接近30%,隨便開個要求高一點的游戲、再開幾個軟件,內存占用率就會超過50%,雖然湊合能用,但已經有點捉襟見肘了。
存儲方面,對于游戲玩家來說固態硬盤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啟動加載游戲,還是進入游戲后,游戲場景的切換、地圖素材的加載等等,都受硬盤性能影響,所以讀寫速度俱佳的固態硬盤對游戲本來說非常重要。
另外就是容量,目前游戲本大多都是512GB起步,雖說已經不太夠用,但短時間內標配1TB的話也不太現實。不過隨著上百GB容量的游戲出現,標配1TB SSD的日子相信也不遠了。
顯卡方面,體驗的六款產品涵蓋了目前所有中端級別的主流顯卡,包括性價比不錯的GTX 1660Ti,光追入門必備的RTX 2060,以及能夠給玩家帶來更好游戲體驗的RTX 2070。總體來說,玩游戲當然是顯卡性能越強越好。
屏幕方面,體驗的這六款產品覆蓋了目前游戲本所有的屏幕尺寸,包括17.3英寸、16.1英寸以及15.6英寸。就我個人來說的話,如果不經常攜帶外出,那么17.3英寸的體驗是相當舒適的;如果有外出攜帶要求,且比較追求視覺體驗的話,16.1英寸是比較合適的選擇;而如果經常攜帶外出,或者對大屏沒有特別追求的話,15.6英寸當然是很好的選擇。
另外要說的一點是,現如今筆記本電腦的屏幕都采用窄邊框設計,一方面提升屏占比,而更重要的是縮減了機身尺寸,比如一些15.6英寸的窄邊框游戲本,其實際尺寸相當于過去14英寸的筆記本,所以現如今其實游戲本也可以聊便攜性的話題了。
聊完了硬件,接下來我們聊聊產品。
·Alienware m17 2020:物有所值
Alienware m17 2020讓人驚艷的地方在于其纖薄化設計。整個機身厚度只有16.9mm,作為一款17.3英寸的游戲本,這樣的厚度控制是非常讓人難以想象的。同時,這款產品搭載了英特爾十代酷睿i7-10750H處理器以及RTX 2070獨立顯卡,這樣的配置塞進如此纖薄的機身里,一方面是這款模具本身設計足夠出色,另一方面也是硬件功耗降低、體積縮小所帶來的紅利。
在近一個月的使用過程中,這款Alienware m17 2020并未因纖薄化的設計而出現散熱困難的情況,雖然風扇轉速較高時會產生較為明顯的噪音,但結合環境噪音來說,其實對使用者的影響并不大。
在交互體驗方面,Alienware m17 2020的鍵盤手感非常不錯,雖然不像機械鍵盤那樣有清晰的段落感,但它搭載的這塊薄膜鍵盤還是提供了很好的彈性反饋。平時我玩一些不需要頻繁用鍵盤操控的游戲時,Alienware m17 2020自帶的這塊鍵盤就足夠用了。
交互體驗的另一方面就是屏幕。Alienware m17 2020擁有17.3英寸大尺寸屏幕,而且支持300Hz刷新率,配合RTX 2070獨立顯卡,玩任何游戲都沒有出現過畫面撕裂的現象。而且17.3英寸屏幕真的是很適合玩游戲的屏幕,整體觀感體驗非常舒適。
推薦機型在近期到手價為20969元,支持24期白條免息分期,每月大概1000元左右。說實話,這款機器雖然貴,但從使用體驗來說完全是“值回票價”的。
·ROG魔霸新銳:性價比出眾
過去提到ROG,是既向往,又覺得囊中羞澀。而基于英特爾十代酷睿處理器打造的ROG魔霸新銳,給用戶帶來了一款完全不同的ROG游戲本。
起初對這款產品感興趣的點主要是性價比。因為在我的印象中,ROG游戲本基本就沒有低于1萬元的,而魔霸新銳做到了8000價位段,這一點實在是出乎意料。
其實在體驗這款魔霸新銳之前,我一直在使用ROG冰刃3s Plus這款旗艦本,對ROG產品的做工、品質、設計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評判。而將價格做到8000元,我覺得魔霸新銳可能會在做工品質上有所妥協。不過在拿到這款機器之后,這種顧慮被消除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ROG魔霸新銳保持了ROG品牌一貫的高水準,在設計、做工、品質方面與萬元級產品沒有太大差距。只是因為控制價格,所以整個產品做的比較厚,尤其是在我體驗冰刃3s Plus很久一段時間之后直接過渡到魔霸新銳,這種厚度一度讓我感到不適。
液金散熱
不過機身做厚的好處就在于散熱讓人放心。ROG魔霸新銳搭載的這顆英特爾十代酷睿i7-10870H是一顆8核心處理器,加上RTX 2060獨顯也并非等閑之輩,所以需要足夠高效的散熱模組來保證性能的充分釋放。這款機器內置了雙風扇五熱管散熱模組,機身排布3個出風口,同時給CPU核心上了暴力熊液金,即便是玩《荒野大鏢客2》這種畫質級游戲時,核心溫度也能控制在80℃左右,在游戲本里的表現可謂是相當出色了。
總體來說,ROG魔霸新銳給我的感覺就是性價比爆棚,無論是硬件性能還是設計做工,亦或是液金散熱加持,都使得這款8000多元的游戲本給人以“超值”的感覺。近期這款產品到手價僅8999元,依舊頗具性價比。
·惠普暗影精靈6:最穩妥的選擇
惠普暗影精靈6給我的感覺是兩個字——穩妥。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惠普暗影精靈6是目前行業里性能調校數一數二的游戲本產品,它能夠充分發揮出英特爾十代酷睿i7-10870H這顆8核16線程處理器的性能。這一點在游戲體驗方面非常重要,因為當顯卡性能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處理器性能提升一點,游戲幀數表現就會明顯好很多。
其次,惠普暗影精靈系列多年來變化并不是很大,模具設計非常成熟。
雖然暗影精靈6這款模具采用了全新的設計語言,但本質上還是經典模具的不斷調優。所以別看暗影精靈6的模具設計比較低調,但它為硬件提供了足夠出色的散熱空間,滿載時核心溫度平均不到85℃,體驗非常舒適。
此外,這款產品在“用戶看不見”的細節上也是毫無妥協,比如它搭載的這塊屏幕就選用了品質出色的LGDisplay面板,達到100% sRGB色域覆蓋和平均△E=1.13的高色準表現。這款產品雖然看上去不如以往那么個性化,但仔細品味細節就會發現,你幾乎很難挑出它的問題。
所以綜合來看,惠普暗影精靈6給我的感覺就是“穩妥”,尤其是不知道或不確定自己要買哪款產品時,買惠普暗影精靈6的話準沒錯。這款產品近期到手價8999元,也是非常超值的一款十代酷睿游戲本產品。
·神舟戰神TX8-CU5DA:“劍走偏鋒”的誠意之作
說實話我并不是神舟的用戶,在體驗這款機器之前也并沒有抱多么大的期望。對戰神TX8感興趣的是它的桌面級處理器,還有那比較獨特的16.1英寸顯示屏。
雖然在筆記本電腦里塞一顆桌面處理器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給人的感覺總是有點劍走偏鋒。不過還是要知道,之所以現在筆記本電腦里也能放入桌面處理器,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英特爾芯片技術的進步。在針對制程不斷優化的情況下,十代酷睿i5-10400這顆6核12線程高性能處理器的TDP只有65W,放在筆記本電腦里的話,只要散熱做得好一些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而且桌面處理器有一個好處是性能釋放基本不會太差。在我實際體驗戰神TX8-CU5DA這款機器的時候,玩游戲時幀數表現非常穩定,不會出現大幅度的幀數波動情況。這一點,十代酷睿平臺真的讓人放心。
除了硬件性能體驗良好之外,戰神TX8-CU5DA這塊16.1英寸屏幕可以說是一大亮點了。實際體驗下來,介于15.6英寸和17.3英寸之間的16.1英寸屏幕總體觀感極佳,配合上窄邊框設計非常適合玩游戲。而且窄邊框設計使得這款本的尺寸相當于15.6英寸筆記本,攜帶起來也比較方便。
再者我覺得選神舟最看重的就是性價比了。神舟戰神TX8-CU5DA近期到手價7099元,而且它還配備了RTX 2060獨立顯卡。相比之前大熱的華碩天選,其實神舟戰神TX8-CU5DA的性價比也有十足戰力。
·戴爾G5:除了外形,其它都是外星人
今年體驗的第五款游戲本就是戴爾G5了,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這款本就是:“除了外形,其它都是外星人”。
以往戴爾游戲本和Alienware之間是有明顯區隔的,但近年來戴爾把一些Alienware的技術下放到游匣系列,使得不少普通用戶也能體驗到Alienware的一些核心技術了。比如這款游匣G5就支持AlienFX定制光效,而且戴爾還將Alienware的AWCC控制中心放入了這款產品,所以如果直接給你一臺游匣G5來用,而把它的外殼隱藏起來的話,你多半會認為這是一臺Alienware。
Alienware標配的AWCC控制中心也能在游匣G5上使用
另外我覺得游匣G5一大賣點是外觀設計。雖然它不像Alienware m17那樣讓人驚艷,但游匣G5的外觀還是有獨到之處的。尤其是其A面logo的彩虹光反射處理,會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實除了與Alienware之間有頗多交叉體驗之外,游匣G5在硬件規格上也很開放。最高可以選擇與Alienware一樣的300Hz刷新率顯示屏,同時又有很好的性價比。比如我體驗的i7-10750H+RTX 2060獨顯機型,實際到手價8399元,非常超值。
·榮耀獵人V700:游戲本行業的新勢力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產品也是一樣,如果你上手過幾百上千款產品,當一款新品擺在你面前時其市場表現你基本上會預判個八九不離十。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榮耀獵人游戲本V700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攪動攪動如今略顯沉悶的游戲本市場就靠它了。
游戲本的總體發展方向是性能暴力,通過配置上的加成來吸引關注,但榮耀V700卻選擇了一條不同以往的路線——全場景高性能利器,即游戲辦公皆可的廣義化定位。
從整體外觀設計來看,榮耀獵人V700 A面HUNTER燈以及藍色肩線的點綴,就算是嚴肅的辦公場景也絲毫不顯突兀。榮耀獵人V700在設計上走了一條既有酷炫元素、同時也保留了低調的語言,同時兼顧工作和娛樂,比較符合當下年輕人的需求。
榮耀獵人游戲本V700將厚度做到了19.9mm,底部兩側為楔形設計,這種設計可以強化一種纖薄的視覺感。配置方面,這款機器從i5-10300H+GTX1660Ti起步配置,到i7-10750H+RTX2060的高配可供選擇,涵蓋了目前主流硬件搭配。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機器在散熱方面采用了與眾不同的方式,與常見的純銅管不同,它選用了三熱管+均熱板的散熱模組,優勢是覆蓋面積非常大,是純銅管散熱模組難以達到的。
另外一大亮點就是華為系產品的多屏協同功能了。
平時玩游戲的一個痛點就是無法預知精彩時刻,而即便有了精彩時刻,也很難第一時間錄屏并作出分享。榮耀獵人V700支持多屏協同,當玩家有精彩操作的時候,只需要拿起榮耀或華為手機,搖一搖,然后碰一碰觸控板,即可實現向前回錄30秒、后向錄制30秒,并將錄制的視頻自動存儲在手機上,便于最后的分享。這是榮耀游戲本在業界來說,目前獨有的一種體驗。
近期這款產品到手價為7299元,整體來說也是比較超值的一款產品。
·結語
大半年時間,我體驗了六款不同風格的十代酷睿游戲本產品。其中最深刻的印象,是十代酷睿處理器高主頻和高睿頻能力帶來的更加穩定、更加流暢的游戲畫面體驗。尤其是在一些高負載游戲上,高頻處理器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穩!
此外,十代酷睿游戲本在經過大半年的售賣之后,整體價格分布更加合理、性價比優勢逐漸凸顯,對用戶來說是非常不錯的游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