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2-25 | 欄目:通信 | 點擊:次
近日,資本邦了解到,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軟通動力”)創業板IPO獲深交所受理,主承銷商為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深交所
軟通動力是一家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商,主營業務是為通訊設備、互聯網服務、金融、高科技與制造等多個行業客戶提供端到端的軟件與數字技術服務和數字化運營服務。
財務數據顯示,軟通動力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前9月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70.09億元、81.39億元、106.05億元、92.12億元。公司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前9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569.18萬元、3.07億元、7.12億元、8.79億元。
圖片來源:軟通動力招股說明書
公司此次擬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不超過6352.94萬股,所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按輕重緩急投資交付中心新建及擴建項目、行業數字化轉型產品及解決方案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數字運營業務平臺升級項目、集團人才供給和內部服務平臺升級項目、補充營運資金,如下:
圖片來源:軟通動力招股說明書
軟通動力有限自2005年9月至2015年11月,歷經搭建紅籌架構、境外融資、通過軟通開曼間接在紐交所上市、私有化退市、紅籌架構拆除。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0年,軟通動力就曾赴紐約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紐交所)上市,但在2014年其又進行了私有化并退市。近幾年來,軟通動力曾試圖多次與A股上市公司重組,早在2016年,軟通動力曾欲借殼皖通科技不過,時至2016年7月,皖通科技宣布稱,由于近期政策變化,公司與交易對方最終無法就重要交易條款達成一致,進而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
此外軟通動力還曾打算與紫光學大進行重組。不過,2018年1月,紫光學大發布公告稱,由于標的公司需要進行內部整合,涉及的法律、審計及評估等盡職調查工作程序復雜、工作量大,預計難以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公司及相關各方決定終止籌劃與軟通動力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2019年4月22日,祥龍電業公告稱,公司擬以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軟通動力100%股權。但到了5月份,祥龍電業又發布公告稱由于標的公司各方股東與上市公司在有限的時間內未能就交易安排達成一致,不具備繼續推進本次交易的條件,為切實保護上市公司和中小股東的利益,經交易各方協商一致決定終止本次重組事項。
曲線回A“失利”轉而直接闖關A股IPO,不過軟通動力坦言此次闖關IPO存在以下風險:
(一)客戶集中風險
主要客戶之收入占比與業務粘性較大,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主要特點之一。公司主要客戶包括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中國銀行等大型知名企業,業務穩定性與持續性較好。報告期內,公司對前五名客戶的合計銷售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3.37%、67.04%、68.55%和71.27%,其中對華為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3.86%、53.38%、55.45%和57.41%,客戶集中可能給公司經營帶來一定風險。若主要客戶因國內外宏觀環境或自身經營狀況發生變化導致其對公司業務需求量下降,或轉向其他供應商,將對公司生產經營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二)應收賬款金額較大風險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250,862.82萬元、319,355.41萬元、309,529.61萬元和333,970.39萬元;2019年末及2020年9月末,重分類至應收款項融資科目的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38,839.43萬元及48,771.39萬元。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及重分類至應收款項融資科目的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合計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5.79%、39.24%、32.85%、41.55%。
公司應收賬款客戶主要為國內外資信程度較高的大型企業,歷史回款情況較好。但若公司不能持續保持應收賬款的高效管理,伴隨公司業務規模的快速持續增長,可能面臨一定的應收賬款壞賬風險。
(三)規模持續擴張帶來的管理風險
報告期內,公司業務規模、人員規模和資產規模持續擴大。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及下屬公司共擁有77家控股子公司、12家參股公司和21家分公司,主要為境內子公司,分散于全國各省市,分布較為廣泛。各報告期末,公司在冊員工總數分別為38,638人、53,973人、60,979人及71,141人,公司總資產分別為670,755.55萬元、748,706.86萬元、807,518.78萬元和865,755.76萬元。
本次發行后,公司的資產規模、經營規模將進一步提高。
公司規模的持續擴張,將在資源整合、技術研發、市場開拓、內部控制、員工管理以及各部門的工作協調性、連續性等方面對公司管理層提出更高和更新的要求。
若公司的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無法滿足經營規模擴大的需求,將會對公司的經營效率帶來不利影響,使得公司將面臨一定的管理風險。
(四)人力成本上升的風險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屬于人力資源密集、人力成本相對比較高的產業,基于我國充足的信息技術人力資源及不斷提高的人力資源競爭力,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擁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基礎。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成本及期間費用(不含財務費用)中的職工薪酬分別537,349.31萬元、642,288.76萬元、846,144.42萬元和739,858.39萬元,占主營業務成本及期間費用(不含財務費用)的比例分別為78.19%、86.38%、87.97%和90.26%,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職工薪酬是發行人營業成本及期間費用的最主要支出,對公司經營影響顯著。盡管發行人的服務附加值較高,但如果市場人力資源供給不足或人力成本過快上升且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可能影響發行人的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
來源:資本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