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 > 通信 >

SaaS行業風口正酣,聲網容聯云未來發力劍指何方?

時間:2021-02-25 | 欄目:通信 | 點擊:

在全球數字浪潮下,SaaS行業風口正酣,井噴的用戶量,高漲的資本行情,各方利好,這也讓全球云通信賽道受到資本的多方關注。其中以聲網與容聯云為代表的云通信服務企業于去年順利赴美上市。

美東時間2月22日盤后,聲網公布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務業績,2月23日,或受虧損擴大影響,財報發布后聲網股價一度暴跌19.50%。從資本市場情緒來看,聲網的這份財報表現似乎不是很理想。截止目前,聲網股價為73.23美元,總市值為72.66億美元。

透過財報看聲網與容聯云,成為中國版Twilio要修煉多久?

做為中國通信云賽道內的領頭羊代表,聲網與容聯云一直被拿來作比較,尤其是兩家公司都選擇在美股上市。或受聲網財報不理想股價波動影響,容聯云當天相應下跌13.47%。截止目前容聯云股價為24.54美元,當前總市值為39.23億美元。

透過財報看聲網與容聯云,成為中國版Twilio要修煉多久?

2021年是企業數字化升級和SaaS行業加速發展的一年,中國通訊云服務商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中國企業聲網和容聯云相順利赴美上市。在美股資本市場,Twilio也是聲網與容聯云對標的對象。

從體量上看,目前Twilio總市值超過400億,而聲網和容聯云的總市值都還未能突破百億大關。做為中國云通信領域內的后起之秀,聲網與容聯云想要成為中國版的Twilio還有多遠呢?透過分析這兩個公司披露的業績數據,我們可以來探究下。

營收增速承壓,聲網容聯云道不同阻力都不小

在發布20Q4季度財報后,聲網與容聯云的股價均下跌不少,或許和聲網營收增速持續下滑有關。

財報顯示,聲網實現營收3325萬美元,同比增長74.1%,環比下滑6.44%。自20Q1季度起2020年聲網的營收環比都有所下滑。

透過財報看聲網與容聯云,成為中國版Twilio要修煉多久?

因容聯云估值錨定的是Agora,Agora跌基本容聯云不會好,同一天容聯云股價也下跌了13.47%。透過分析容聯云的招股書,我們也能看到其業績增速有所放緩。據招股書顯示,容聯云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9個月,容聯云的收入分別為5.02億元、6.50億元和5.09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9.7%、19.4%。

去年各行各業上云提速,各企業的收入成本將相應增加,SaaS將成為整個行業的大趨勢。行業前景利好,為何聲網與容聯云在營收上的增長卻不太理想?

一、大客戶過于集中,容聯云增速面臨瓶頸

在業務上,容聯云業務分為TO B(企業客戶)和TO G(政府客戶)兩大板塊,而聲網的業務主要是實時互動業務,以互聯網業務為主。

相對于聲網,容聯云的營收更加集中在大客戶手中。據招股書介紹:截至2020年9月,容聯云的活躍客戶數量同比新增511家至12048家,其中大客戶共有173家,占比1.4%,大客戶對其收入的貢獻占比高達76%。

但企業客戶和政府客戶這些行業大客戶對標準化的產品不太感冒,他們大多愿意選擇有定制化能力的服務商。雖然企業和政府產品的特點就是留存率高,更穩定,但是周期長,這使得容聯云的增長率看起來沒有聲網這些互聯網客戶比較多的企業業績增長快。在2020Q4聲網在財報中也表示,營收的增長主要是由于視頻和語音產品的業務拓展。

同時,在2020年,部分規模較小的企業客戶受到沖擊,削減了IT支出,客戶留存率可能下降。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由于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導致2020年全球IT支出將下降2.7%。小機構(10人以下)和小企業(10-99人)在本年度IT支出縮水最大,降幅將分別為4.9%和2.7%。容聯云的客戶留存率將有所下降。

二、業務發展單一,聲網營收增長承壓

對于聲網來說,營收增速環下滑,有可能是受業務單一影響。聲網目前的以音營業務為主,服務對象主要是互聯網客戶,收入來自所消耗流量越多,聲網獲得的收益也就越多,但語音的利潤遠遠低于視頻業務,這也就導致了活躍用戶有所增加,但無法和營收相匹配。

其次與聲網有合作的企業,如嗶哩嗶哩、花椒直播、陌陌開始自主打造視頻服務,或與其他廠家合作。并且,聲網還要與騰訊云代表的公有云廠商、Tokbox代表的RTE廠商、Twilio代表的CPaaS廠商、ZOOM代表的視頻會議廠商、以及WebRTC代表的開源項目競爭。

不論是在議價,還是在營銷方面都面臨新的壓力。比如騰訊實時音視頻依托于騰訊云的全球部署,TRTC幾乎覆蓋了騰訊云所有的海外接入點,并在騰訊云基礎設施之上,具備強大的彈性擴容的能力。另外TRTC也和IM、直播、點播、AI等騰訊云其他產品聯動,可以簡單快速地擴展出語聊房更多的業務場景。

總得來說,因聲網和容聯云商業模式的不同,這也決定了兩者在后期不同的發展方向。從業務發展來看,兩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痛點,這也是亟需要解決的問題。除了營收之外,兩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均承壓。

123下一頁>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