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9-27 | 欄目:評測 | 點擊:次
9月22日,vivo發布旗下首款智能手表vivo WATCH。作為一款定位千元檔的智能手表,vivo WATCH不僅有著精致的外觀,還在功能上滿足智能手表貼身管家的定位。宏觀層面,vivo WATCH的出現不僅補全了vivo的健康板塊,還將“一主三輔”戰略中的產品悉數登場。今天我們不妨沿著vivo WATCH這條產品線再度梳理vivo“一主三輔”戰略。
01vivo WATCH解析:傳統外觀,功能智能
智能手表這個品類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切入市場?這是智能手表從業者必須考慮的問題,這一問題在消費市場的提問方式應該是這樣:“智能手表的理想形態是怎樣的?”不論怎樣,智能手表一定少不了外觀精致、功能強大與續航持久這三大要素。
首先,智能手表必須外觀精致。傳統手表雖僅具備顯示時間的功能,但手表穿搭屬性卻是不容忽視的。傳統手表的一大特性是‘百搭’,這種百搭不僅是與各種服飾的搭配,還是出席各類場合的百搭。智能手表可以具備傳統商務范兒,也可以具備科技感,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智能手表的外觀必須精致好看。
其次,智能手表的功能必須強大。功能強大,是智能手表青出于藍傳統手表的地方,傳統手表需要機械結構配合方可顯示時間。對智能手表來說,顯示時間只是其中一個功能而已,用戶購置智能手表,更希望借助智能手表實現各類新奇實用的功能。
還有,智能手表也需要續航持久。被傳統手表教育過的用戶對智能手表的續航是極為苛刻的:用戶可以接受手機一天一充,但無法接受手表一天一充。這對智能手表的設計提出了嚴峻考驗,需要廠商在手表體積與重量、手表屏幕尺寸與使用功能等方面進行規劃。
如果我們把這三條標準套用在vivoWATCH上會發現,vivoWATCH是完美契合上述標準的。
繼承傳統手表外觀之長,發揚手表屏幕特性
用戶可以像接受傳統手表一樣接受vivo WATCH的外觀。vivo WATCH的外觀設計貼近傳統手表,圓形的表盤、精致的材質外觀讓用戶有天然的親近感。
vivo WATCH正面的手表屏幕為一塊1.39英寸AMOLED高清顯示屏,分辨率屏達到454x454,不論是顯示密度還是顯示效果均不錯,配合vivo提供的各類風格的表盤,能夠滿足各類用戶的使用需求。
重點規劃手表功能,深化用戶使用痛點
為了保障用戶的使用體驗,vivo WATCH從日常使用、運動和健康三個方面進行功能規劃。
vivo WATCH的NFC功能
日常使用方面,消息提醒、Jovi、NFC功能的加入,讓vivo WATCH成為腕上智能主力;vivo WATCH支持包括跑步、游泳、騎行等在內的11種運動,vivo WATCH不僅能提供運動數據,還能提供私教級的運動指導;健康方面,vivo WATCH不僅實現了24小時心率監測,還支持血氧飽和度檢測和壓力監測。
長達18天的續航,日常使用無壓力
vivo WATCH 46mm版本為例,官方宣傳的續航時長高達18天,在我們實際測試的兩天中耗電10%左右,與官方宣傳口徑差距不大。這得益于vivo WATCH軟件與硬件的配合,軟件方面采用的是專為長續航智能手表設計的低功耗嵌入式系統;硬件方面采用了Apollo超低功耗協處理器組成的雙芯片平臺,保證智能手表的續航。
單從產品設計角度來說,vivo WATCH從上述三個方面規范了vivo智能手表的發展思路與方向,用“傳統外觀,功能智能”形容并不為過。作為后發的智能手表玩家,vivo更多的是希望與旗下的其他產品線進行聯動,實現“一主三輔”的產品戰略。那么,何為“一主三輔”呢?
02“一主三輔”是vivo產品層面戰略
“一主三輔”,即以5G智慧手機為主,逐步將5G場景入口拓展到AR眼鏡、智能手表、智能耳機等更多設備。通過多設備、多應用及多場景協同發展,承載消費者聯接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需求,擴展人與數字世界、物理世界的交互能力,從而使vivo 5G智慧終端在聯接上擁有更加寬廣的空間。
vivo“一主三輔”的5G戰略
通俗的說,vivo認為5G時代的萬物互聯,vivo萬物互聯的方案是以5G手機為生態中心,也就是其中的‘一主’,而其他設備將會放大5G的使用場景,從而加速5G產業繁榮,提升企業競爭力,為用戶營造體驗更好的5G生態環境。
居于主體地位的vivo 5G手機
vivo曾提到,智能手機會在5G時代向智慧手機發展。這主要是因為5G萬物互聯的特性讓產業生態發生巨大變化,同時AI對產業的推進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5G時代,一款優秀的產品不僅需要具備足夠的硬件參數,還應理解人的需求。換言之,好的產品不僅要‘有性能’,還要‘有溫度’。
此前vivo對2020年5G手機的部署要求是成為3個中心,分別是“智慧感知中心”“智慧控制中心”和“智慧服務中心”。我們也看到了vivo的努力:全新的Jovi,從了聽、說、看、觸、拍、掃等六個大方向滿足用戶的細分體驗需求。并且,vivo AI技術賦能產業,把行業合作伙伴的體驗入口與手機系統深度整合,升級用戶服務體驗。
在AI的使用場景上,vivo一共探索了8大類一級場景,22類二級場景,上千個場景需求,精準為用戶提供服務,提升用戶體驗和使用服務效率。基于vivo IoT開放生態聯盟,Jovi物聯和vivo手機深度整合,接入Jovi物聯實現設備連接和控制的已經有18家企業,23個品類,超過430款設備,并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正是基于vivo 5G手機‘3個中心’的特性,vivo 5G手機會在未來發揮“一機而攬天下”的神奇效果。
‘一主’連‘三輔’,‘三輔’連萬物
AR眼鏡、智能手表、智能耳機,這些在vivo定義中的‘三輔’均已和我們見面。這三款設備以vivo 5G手機為核心,從視覺、健康和聽覺方面對5G終端的體驗進行了更多方位的拓展。借助‘三輔’,用戶可以更深度的與各種設備進行聯動體驗,進而打造一個由vivo主導的全聯接、全場景、全交互的智慧服務生態體系。
vivo認為,5G終端雖具備很強的性能,但限于各種原因無法發揮專業的功能,而5G萬物互聯的特性讓各種產品有了發揮空間:比如手機屏幕小看電影不爽,連接vivo AR眼鏡拓展等同110英寸大屏爽不爽?手機不能實時實現健康監測,vivo WATCH就可以連接手機實現生命特征監測。
到了5G時代,這樣的連接會越來越多,功能體驗也會越來越細化。vivo想做的,并不是要單獨做好一塊智能手表。那么,在當前強者如林的智能手表市場,vivo的入場時間是不是晚了點呢?
03穩中求進的vivo戰略推進部署
可穿戴設備的元年可以追溯到2012年,2013年出貨量就達到了970萬部,2014年達到了2200萬部。前不久,IDC放出了2019全年全球可穿戴市場統計報告,2019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3.365億臺,同比大增89%。
從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可穿戴設備市場已經被蘋果、小米、三星、華為、Fitbit五大品牌占據了三分之二的份額,其中蘋果更是以31.7%的優勢遙遙領先,蘋果、三星、華為增幅均超過100%。
其實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已經洗牌一次了:智能手表鼻祖于2016年破產;估值一度高達32億美元的智能手環廠商Jawbone于2017年停業清盤;就算在當前可穿戴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Fitbit也在2019年被谷歌收購。除了行業洗牌外,用戶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低使用時長也限制了行業發展。
此前的一項調查顯示,可穿戴設備大多使用時間不會超過1年,近三分之一的用戶使用時長沒有超過一個月。換言之,用戶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不太感興趣。當然,解讀歷史也是需要結合實際,如果智能可穿戴設備以單一品類存在,必然不受市場重視;如果將產品體驗、生態建設同步推進方能實現智能可穿戴設備品類的繁榮發展。
vivo的智能手表看似起步很晚,vivo WATCH恰好補全了vivo生態中的健康屬性,再佐以合理的價格,反而讓vivo WATCH形成錯位競爭。因此,切入時機對vivo來說無關早晚,只要能以一個合理的價格填補vivo智能手表的生態位就足以保證整個生態的使用粘性,而這才是vivo在5G時代競爭的精髓。
總結
vivo“一主三輔”的產品均已和我們見面,從使用場景來看,vivo產品層面戰略正在從藍圖轉化為現實,在vivo看來,多終端、多場景互通的智慧生活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vivo未來會在“一主三輔”的產品戰略下構建全新的智慧生活。這種看似遙遠的、科幻的生活離我們越來越近。“一主三輔”產品合圍已經形成,vivo的產品想象力也會有更多發揮空間。
回到vivo WATCH這款產品上,我們很難說這不是一款優秀的智能手表,同時價格合理、定位準確。這是vivo在智能穿戴與健康領域的融合與探索,體現了vivo對智能穿戴設備形態的發展。vivo WATCH表現如何,相信市場也會給我們一個公正的答案。
vivo WATCH 46mm 24小時健康監測,強勁長續航,50米防水
進入購買
vivo每日熱機推薦:
vivo X50 Pro【24期免息】到手價4298元
vivo X50【24期免息】到手價3498元
iQOO Z1【12期免息】到手價2198元
iQOO Neo3【12期免息】到手價2698元
vivo S6【12期免息】到手價2498元
vivo NEX 3S【12期免息】到手價4998元
iQOO 3【12期免息】到手價3298元
vivo X30 Pro【12期免息】到手價36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