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7-15 | 欄目:業界 | 點擊:次
7月13日,由英特爾和騰訊共同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基于疫情帶來的在線教育需求的井噴,中小學教師認為在線教育會成為未來教學的新常態。線上教學具有資源豐富、方便統計分析、減少體力消耗等優勢。不過,一半以上教師對PC教學工具不夠滿意,打出了7分及更低的分數。為此,英特爾和騰訊等上下游廠商從2019年開始合作研發學習電腦,該電腦具備定制化、AI化、專業化等特點。
目前,在PC系統廠商中,HP、海爾、臺電等等已經開始銷售K12學習電腦。未來,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打造兼具個性化、智能化的教學終端是大勢所趨。
疫情帶來在線教育新常態
在疫情期間,全國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將全部教學內容轉移至線上進行。此次“停課不停學”期間,各地師生借助騰訊課堂、騰訊會議、QQ群課堂等各種工具,開啟網上課堂。騰訊教育以充分的技術準備和服務經驗,成功滿足了教育一線的需求。
從老師的角度出發,對線上授課整體是滿意的。相比線下教學,報告在調查中發現,網課的優勢包括: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15.58%)、增加課程的多媒體展示(14.37%)、可以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統計分析(12.93%)、減少體力消耗(9.69%)等等。可以看到,K12階段老師的滿意度與每天在線授課的時長成正相關關系,可能是由于隨著在線時間的增加,老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越了解,也越容易進行教育內容的優化。
教育本身是是非常傳統對人的依賴性很高的行業,教師本身的素質影響到教學質量。疫情期間,大多數地區立即組織當地最好的老師進行對應科目和課程的錄制與播放,對于很多教育相對落后的學生而言,他們體驗到了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
同時,自古代到現在,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并未因技術的出現而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這對于“智能化”、“個性化”教育的需求更加明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為這種需求提供了實現的可能。“這次線上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倒逼學校和教師去思考如何利用技術改進教學”,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韓平這樣評價。
整體來看,疫情過后,K12階段的老師和學生持續進行在線教育的意愿仍然比較積極。《研究報告》顯示,41.7%的老師明確表示未來會繼續使用在線方式進行授課,75.83%的學生也表示未來會持續進行。
不過也應看到,46.29%的老師未來是否會進行在線教育仍然處于“搖擺”狀態,老師本身的選擇意愿仍然需要進一步培養,因此如果有“強力”的方式進行推動,K12老師構成的在線教育市場將有更多的機會。
PC成教學主力工具,但仍有一半教師打分不高
《研究報告》顯示,在疫情期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進一步分化,老師的工作日常拆分成授課、作業分發與批改、與學生或家長保持溝通、在線備課、課后直播形式的輔導、在線考試組卷閱卷等。
調查顯示,PC已經成為不同年級老師的備課、上課和課后最主要使用的辦公工具。有76%的老師,每周有2天時間在線,而69%的老師,使用PC平均天時長在1小時以上。在被問及未來線上授課時更愿意購買的硬件設備時,小學、初中、高中的老師最愿意購買的均是筆記本電腦,平板次之,剩下的依次是手機、臺式機和電視。
可以看到,從老師方面來看,在線教育軟硬件提供的服務仍然有提升空間。數據顯示,K12教師對于疫情期間的教學效果和體驗評價集中于6-8分,超過一半的分數在7分及以下。
在調查中,不少教師認為,操作不夠簡單、硬件設備無法滿足教學需要,成為最主要的問題。比如一半左右的教師擁有上網課時,被PC卡頓死機等問題影響,從而無法繼續課程的經歷,因而影響到后續繼續實行在線教育的信心。
“有時因為電腦問題,我在直播課程時無法聽到學生的反饋,或是電腦突然卡頓,無法互動,影響上課體驗,也容易讓學生分心”,有教師表示。
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設備老舊造成的。《研究報告》顯示,K12老師進行線上授課使用的設備,大都是由自己提供的,并且設備多數是以前就有的,此次“停課不停學”期間順便用來線上授課。在被問及該自有硬件設備的使用年限時,教師表示多處于2-3年的區間,還有的使用了4-6年,甚至6年以上。教師對于個人PC的更新換代提出了要求。
為此,87%的老師希望擁有性能穩定的教育硬件。K12教師在理想中,希望教育硬件設備操作簡單、運行速度快,以及兼容性好是最突出的需求,這也對應于教師在直播授課中面對的種種硬件問題。在軟件方面,教師們也希望在線教育平臺具有在線作業組織、發布、批改及統計分析;設備操作簡單,容易上手;以及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等三大功能。
定制化教學電腦呼之欲出,英特爾與合作伙伴聯手研發
在線教育作為提升教學效率的手段,有助于改變教育方式。基于教師的職業需求,軟硬件設備應該向定制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更好地滿足教師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英特爾方面表示,未來,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打造兼具個性化、智能化的教學終端是大勢所趨。
實際上,目前市場上鮮有針對教師的教學電腦。在硬件方面,教育PC的概念雖然已在國外普及,但近些年來剛剛在國內興起。在軟件方面,教學資源的豐富和智能化是老師們的訴求。有教師表示,雖然互聯網的教學資源豐富,但是老師尋找合適的資源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如果能夠有軟件平臺進行整合,優化搜索路徑將會受到老師的喜愛。
近期,英特爾和教育相關的生態伙伴溝通,包括云服務平臺提供商,PC系統廠商,OS提供商,電商平臺,和教育內容提供商,帶來基于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專屬學習電腦,以及背后一整套完善的協同和管理系統,特別適合教師及學生個性化和智能化的使用需求。
目前,在PC系統廠商中,HP、海爾、臺電等等已經開始銷售K12學習電腦。英特爾和騰訊從2019年開始合作學習電腦,借助騰訊云,騰訊教育各個部門積累的平臺功能模塊,及用戶基礎,比如AI功能模塊,騰訊會議,騰訊翻譯君等等,為B端學校及C端用戶提供強大的輔助功能。英特爾也和微軟達成一致,共同推動K12學生電腦,通過例行會議的方式,分享進展與想法,探討提供針對K12電腦提供專門的技術支持與功能。此外,英特爾還和超過140個教育內容提供商開展K12方面的合作,其中包括VIPKID、學而思輕課、WPS、藍鴿等。
宏碁中國資深產品經理羅子楠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特別是年后2-3月,PC市場特別是筆記本市場,因應疫情之下的移動居家辦公和網課學習需求,整體呈現近年罕見的年對年35%+的增長。包括下沉的三到七線城市,也開始呈現兩位數的爆發式增長的行情。
宏碁觀察到,疫情后市場,在線教育的解決方案已經成熟并被家長及學生群體廣泛接受。長期來看,這部分的需求會持續存在。針對這部分長期存在的需求,硬件設備應該向用戶體驗和易用性上來研發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使用更加簡單,直觀的形態,比如2IN1帶觸控、帶高效指紋、人臉識別的產品;性能上能夠更加快速高效接入網絡和教育軟件,比如類似國外Chromebook的產品;安全上讓家長和學生更加放心,比如規避病毒,惡意軟件等。
“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有助于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化、公平化,滿足個性化教學需求,”英特爾王稚聰表示:“英特爾始終致力于以用戶為中心持續推動PC創新,我們希望通過學生電腦及云化技術手段的協同,推動教育和科技更高效地融合,促進校內與校外完整學習過程的銜接,助力中國K12教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英特爾廣泛地和教育相關的生態伙伴溝通,包括云服務平臺提供商、PC系統廠商、操作系統提供商、電商平臺、教育內容提供商等,使生態伙伴及其產品通過新的技術、平臺與工具有機地鏈接起來,并通過融合創新帶來更高的價值。同時,英特爾一直在全球范圍內積極地推動各種教學資源的整合,為教師提供各種專業的設備和數字化資源、STEM教學技術及方案、以及個性化教育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