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 > 電商 >

微信視頻號用戶2億,為什么還是很難讓人沉迷?

時間:2020-07-10 | 欄目:電商 | 點擊:

張小龍前段時間發朋友圈說,視頻號的用戶已經過兩億了。

聽起來是不是非常振奮人心?懷疑視頻號怕不是要成?

其實是因為在上次的微信升級中,給視頻號提了權重,甚至到了和朋友圈平級的位置,好友點贊后在通知欄里會有頭像顯示。

很多人看到好友頭像,以為好友發了啥視頻呢,一點開發現好友只是給美女視頻點了個贊,這樣的推薦邏輯很為難強迫癥,所以這很有可能是視頻號數據飆升的原因。

在這次的更新里,可以很明顯看出騰訊想要發力視頻號的野心。

那視頻號能成嗎?本文試著從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在通訊工具里“看電視”

無論是隱藏時間全屏顯示,還是看完一條自動滑到下一條,類似于快手抖音這樣的短視頻平臺都在追求一種沉浸感,讓用戶忘記時間地沉浸在其中,盡情享樂。

但這些在視頻號上全部全都沒有體現,這次改版后還非常反人性地做了內容分欄,將“朋友”、“關注”、“熱門”分成三個欄目,進一步增加用戶思考和決策的成本。

需要用戶自己滑動,停留在某個視頻上才會開始播放,并且視頻只占屏幕的一小部分,拋開內容不說,光使用體驗就比抖音差了很多。

這可能和微信的產品特性有關,人們在微信上主要還是為了通訊,在通訊工具里“看電視”是一件很有沖突感的事,刷視頻號需要專注、放松,而另一邊的微信消息又有可能隨時把你拉回現實里。

所以視頻號只能退而求其次,將看視頻號的時間碎片再碎片,早上刷完朋友圈,順便看看朋友點贊了什么視頻號,中午回完一條消息,再隨手刷刷兩個視頻。

人們想看書,可能會下載微信讀書,但應該沒有多少人能夠微信里看完一本小說,盡管微信讀書也有小程序,同樣的,用戶也很難有整塊的娛樂時間貢獻給視頻號,這是產品屬性所決定的。

所以在視頻號上,微信沒有刻意去追求沉浸感,但少了沉浸感的短視頻,很難讓人沉迷啊。

盈利模式是啥?

和所有內容平臺一樣,視頻號想成,還得讓創作者可以賺到錢。

目前主流的盈利模式有三種,以頭條系為代表的平臺廣告分成、以公眾號為代表的品牌植入投放,和以快手抖音為代表的電商+直播帶貨。

雖然網上不乏“教你玩轉視頻號月入10W”這樣的騙傻子課程,但目前視頻號并沒有任何變現的方式,現在的視頻號作者,多數也只是抱著也許未來會火的心態占個坑位。

視頻號未來到底可以怎么賺錢?思考這個問題并不難,用排除法就好了。

平臺引入廣告然后根據播放量給創作者分成?不太可能,大批量引入廣告會讓視頻號的生態變得糟糕,作者會為了獲得高播放量而將封面圖和介紹設計得千奇百怪,什么“深夜美女邀我來她家,沒想到...”這樣的視頻會層出不窮。

嵌入直播板塊也不太可能,自詡文藝青年的張小龍想必不會愿意見到,人們在他做的產品里載歌載舞和大聲叫賣,鏈上電商到是有可能,畢竟騰訊想做電商已經很久了,但這一天應該近期不會到來,起碼要等到視頻號的內容生態更成熟和穩定時,騰訊才會做考慮。

去掉兩個不可能的選項,答案就顯而易見了。視頻號和公眾號一樣,只能賺品牌投放的錢。但難度系數卻要翻好幾倍,因為公眾號流量是私域流量,公眾號可以對話到用戶,公眾號的粉絲就會比較值錢,品牌愿意花錢投放。

而視頻號的流量是公域流量,你每一個視頻必須足夠好,才有機會殺出重圍被大家看見,而打廣告的恰飯視頻,再好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這是視頻號的難題,也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難題,所以很多在公眾號干得風生水起的玩家,去了短視頻賽道會突然發現,自己的那一套行不通了,內容—粉絲—投放這樣一個被公眾號驗證過成功的模式,在短視頻領域并不好用。

但視頻號的處境會稍好一些,它可以和公眾號打通,讓人們去公眾號消費內容,看公眾號的人多了,金主爸爸就會愿意繼續在公眾號做品牌投放,公眾號搞不好還會迎來第二春。

聽起來還不錯,但執行起來困難重重,首先公眾號和短視頻的從業者就不是一批人,你讓平時悶頭寫字的人吭哧吭哧錄搞笑視頻,這也是挺難為人的。另外一旦視頻號和公眾號打通,所有的視頻號作者一定會不留余力地向公眾號導流,因為視頻號本身不能賺錢,只有把視頻號的觀眾帶到公眾號,才有可能賺錢。

這樣會導致視頻號變成公眾號的窗口,一個公域流量池,公眾號逐漸沒落的今天,這一舉動不是什么強強聯合,更像賭一賭兩個差生能不能負負得正。

視頻號自己都夠嗆的,還能救公眾號嗎?

算法分發?社交分發?

視頻號和快手抖音最大的區別是內容分發模式,張小龍一直認為信息應該來自熟人之間的分享,而不是算法冷冰冰地推薦。

公眾號的“在看”就是這個邏輯,讓信息更容易在好友之間傳遞,視頻號成立之初也是這個邏輯,沒有“熱門”板塊,只能看到好友發布的,和好友點過贊的內容。

這條路很快被證明是錯誤的,不然微信也不會在最近的改版中急吼吼地加入機器推薦。但視頻號依然有很強的社交推薦成分在,它把“朋友贊過的視頻”單拉出來做一個板塊。而且會具體告訴你哪位好友覺得很贊。

張小龍的邏輯是,如果不停給你看你想看的東西,你就會掉入信息繭房,而你的朋友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你應該會想看他們覺得很贊的東西。

這個邏輯是很有破綻的:如果我的朋友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那我們愛看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我還是會掉入信息繭房。而如果我的朋友全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朋友,那社交推薦就相當于沒有推薦。

張小龍顯然高估了一名社畜的微信好友純度,躺在我們通訊錄里的,不光是一幫志趣相投的朋友,更多的是嗨點迷離的領導,天天朋友圈刷屏的微商,還有沒見過幾次的點贊之交。

在這樣的前提下,社交分發并不會比算法懂你,你看到的視頻號,不會比抖音有趣。

視頻號讓人太有偶像包袱了

抖音能成功的原因是,它將普通人制作發布短視頻的成本降得足夠低,抖音上的社交關系很弱,發沙雕扮丑視頻是沒有什么顧慮的。

而發視頻號的第一步,就是讓所以好友都看見你的臉。

現在大家甚至越來越少在朋友圈發布心事,卻要他們在視頻號里發露臉搞笑視頻,這很反人性。

抖音快手能火起來的視頻號,真人出鏡的占大多數,抖音快手能夠很好地讓創作者沒有心理負擔地變成另一個人,你可以在抖音上發裝瘋賣傻的中二視頻,但放到視頻號里就很尷尬了。

所以很多情況下你打開視頻號,總是能看到一些中年大叔給你講巴菲特談互聯網,因為這樣至少是一個看起來比較聰明、不太丟臉的人設。

而誰愿意一直聽人分析證券講投資呢?這很枯燥,也沒收益。

另一個讓人很有壓力的是,點贊之后會被好友看見。在抖音里你看到一個沙雕視頻,很可能會隨手點個贊,而在視頻號里,就要三思而后點贊了。

這個視頻很沙雕,太好笑了,但是我的領導會不會覺得我不務正業?

這個理財科普還挺想轉發了下次再看的,但是我的朋友們會不會覺得我想發財?

在視頻號里,你的每一個點贊、評論都是透明的,會被放到關系鏈里,被所有你認識的人審視。這很可怕,也難怪視頻號里點贊最多的,往往都是愛國題材的短視頻,因為只有愛國是一個不會踩雷的人設。

在快手和抖音已經把短視頻用戶瓜分干凈的時候,微信這時候入局,試圖去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就必須拿出一個比快手抖音更好的產品來,就目前的視頻號看來,它還差得很遠,這個距離是微信的11億月活,也拉不回來的。

視頻號會好嗎?

(來源:虎嗅 張美芽)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