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 > 互聯網 >

造車這件事,許家印比賈躍亭更瘋狂

時間:2019-11-14 | 欄目:互聯網 | 點擊:

“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昨日在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峰會(下稱“峰會”)上,用這五點對恒大的造車路進行了總結。

據許家印透露,恒大旗下汽車品牌恒馳的第一款車型名為“恒馳1”,計劃明年上半年亮相、2021年量產。

2018年年底,在經歷了互發聲明、互相起訴之后,恒大與FF幾個月的“蜜月期”終究還是走到了盡頭,選擇了“和平分手”。

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許家印要造車的決心,從今年年初開始,許家印的造車計劃一直在提速,接連砸下多筆重資,還率領恒大高管“奔赴全球23個國家、47個城市,先后考察了58家全球汽車產業各領域龍頭企業”,堪稱造車界“勞模”。

不得不說,在造車這件事上,許家印似乎要比賈躍亭更瘋狂。

恒大“換道超車”

在昨日的峰會上,許家印表示恒大造車不是“彎道超車”,而是“換道超車”。對此,他給出了恒大造車的目標:“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恒大新能源汽車打造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許家印制定了整個恒大新能源汽車總的定位,就是“三個必須”:一是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二是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三是成本必須大幅度下降。

在造車規劃方面,許家印表示主要有四點:第一,在整車制造方面,恒大規劃在中國、瑞典及“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建設十大整車生產基地;第二,恒大要在整車制造的十大生產基地,建設擁有核心技術的零部件配套生產基地,例如電池、動力總成等等;第三,在產品線方面, 恒大決定同時研發15款車型,產品覆蓋頂級型、超豪華型、豪華型、尊享型、舒適型、經典型等所有檔次及轎車、SUV、MPV等各種車型,實現產品線的全覆蓋;第四,在投資和量產規劃方面,恒大計劃三年投資450億元人民幣,今年計劃投資200億、明年計劃投資150億、后年計劃投資100億。

之所以會從房地產業進入到自身一無所有的汽車業,許家印也給出了自己的初衷。他認為,第一,新能源汽車是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的產業;第二,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巨大,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第三,新能源汽車在世界汽車歷史上,它的誕生和發展是世界汽車歷史的一場革命,蘊藏著巨大的機遇和商機。

“恒大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不管從社會責任、產業規模、發展機遇,都是與恒大的多元化發展、打造百年老店的戰略不謀而合。所以說,恒大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恒大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許家印如此表示。

今年6月,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和商務部印發的《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中,明確強調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已實行的應當取消。另外,還提出要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車成本、加快發展使用便利的新能源汽車、穩步推動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持續提升汽車節能環保性能。

這顯然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又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也正是許家印所希望看到的,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搶占先機,對于謀求多元化發展的房地產巨頭恒大來說是順勢而為。

瘋狂“買買買”

許家印對恒大造車“換道超車”成功顯得胸有成竹,當然,他也有十足的底氣獲得成功。

在恒大去年的業績會上,許家印就曾說過:“恒大做事的風格,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強、做成功。都說造車這件事不簡單,恒大在這條路上需要耐得住寂寞,大把真金白銀投入研發制造,產品接受住市場的考驗,才算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于是,從去年開始許家印便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踏上了“買買買”的道路,他自己總結道:“我們把能買的核心技術、能買的企業都買了。”

先是產品流通環節,恒大在去年9月斥資144.9億元人民幣入股廣匯集團,并取得廣匯集團40.964%股份,成為廣匯集團第二大股東。而廣匯集團旗下的廣匯汽車是世界最大的汽車經銷商,截至2017年底在全國擁有11家區域公司,1200多個銷售網點。

然后是充電基礎設施,在今年1月2日,恒大高科技集團出資設立了“恒大智慧充電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億元,其經營范圍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充電樁安裝、充電設施的設計及運營服務、電池模塊的設計銷售、充電樁以及充電站設計服務等。

再是汽車研發技術,今年1月15日,恒大健康以9.3億美元收購電動汽車公司NEVS的51%股權。這家總部位于瑞典的全球性電動汽車公司,已獲得發改委和工信部核準的新能源汽車整車資質,是目前國內僅有的10家具備該資質的企業之一。

一個星期之后,恒大新能源動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又以10.59億元入主動力電車企業上海卡耐新能源,持股比例達到58.07%,成為后者的第一大股東。

3月15日,恒大健康發布公告稱,以5億元收購泰特機電有限公司70%股份。根據公告顯示,該公司全資持有荷蘭e-Traction公司,掌握著國際領先的輪轂電機及電動汽車傳動系統的研發生產技術。

7月23日,恒大與德國hofer動力總成集團合資成立了恒大德國hofer動力科技公司,共同研發制造世界頂尖三合一動力總成系統。

9月2日,恒大又與德國BENTELER集團、德國FEV集團合作,獲得了新能源汽車3.0底盤架構知識產權。

最后是生產制造環節,恒大先在今年1月與超跑公司科尼塞克成立合資公司,計劃年產1000輛世界超頂級汽車和乘用車;后在今年6月分別于廣州、沈陽落戶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總投資額為2800億元。

至此,一個恒大新能源汽車生態鏈已然成型,該業務也與地產、文旅、健康并列為恒大集團四大業務板塊。

結語

新能源汽車賽道如今變得愈發活躍和擁擠,勢必會有黑馬沖出,將被淘汰的玩家也不在少數,畢竟造車這類重資產行業需要充足的“彈藥”才能維持下去。

站在很多巨人的肩膀上造車的恒大,大概率會是那匹黑馬。當然,結果仍需時間來驗證。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