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 > 電商 >

失去風口的“前置倉到家”模式或已窮途末路?

時間:2019-11-02 | 欄目:電商 | 點擊:

生鮮電商,從最早的電商POP平臺開店,顧客下單、快遞水果到家,到這幾年各種模式輪番登場,朝生暮死,對整個生鮮產品的流通與消費意義重大。

這四五年來,打著‘1小時/30分鐘’送達,以‘靠近顧客’之名的前置倉,火熱亮相,連番倒閉,但是還有不少前置倉生鮮電商平臺活躍著。先說一下前置倉的種類: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一定準確;另一方面,現在生鮮電商企業模式層出不窮,有時你沒有搞清楚他們的模式,已經倒閉了。

為什么說“前置倉到家”模式或已窮途末路?

一、成本極高:

1、產品采購成本高:僅我比較熟悉的水果類來說,現在活躍的幾家“前置倉到家”公司采購水果都賬期很長,供應商一般都要在45-60天結一次賬,這增加了“前置倉到家”公司的賬面流動資金,但供應商絕不是傻子,欠賬這么久,先加5-10%,甚至更多。市場已經出現專門為“前置倉到家”公司供應商墊資的金融公司:金融公司與“前置倉到家”公司簽供應協議,供應商與金融公司簽協議,金融公司賺取期間差價。

2、前置倉成本高:前置倉與物流站不同,是需要沉淀大量商品庫存的,其基礎設施成本比開一個實體門店投入少一些,但貨架、冷庫等各種設施一樣少不了。沒有實體客流量,平均成本還是極高的。

3、送貨到家成本極高:工作日白天只能拉一些中老年消費者,這類人群大多不便宜不買,便宜就虧錢,下班時間送貨畢竟時段有限,一個人一天送30單以上已經不容易了,按外賣員的工資要求,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平均訂單密度難做起來)沒有6000下不來,不管是自建還是外包、眾包物流,一單怎么也得6塊錢。

4、單品越多成本越高:現在“前置倉到家”公司都從生鮮品類開始,增加各種快速消費品,慢慢變成“前置倉超市”。都說毛利有20-25%,生鮮產品采購成本比水果店什么的高那么多,再有一大堆的虧錢拉客產品,再除掉損耗(說生鮮損耗1%,我可以明確的說要么是不要臉瞎吹騙外行-就你們那大部分時間在高級寫字樓的生鮮三腳貓功夫?要么是讓供應商送貨時先選一次,這樣成本至少又高6-10%),最后拉平平均20%以上的毛利賣給鬼啊?當然現在“前置倉到家”平臺除了生鮮產品只有200種左右,快速消費品及家用百貨還有1800-2000種左右,有些平臺還上了一些時尚產品,快消品的毛利誰干誰知道,時尚產品都是長尾單品,著名品牌輪不到“前置倉到家”公司有優勢,雜七雜八的干不過淘寶。總體來說“前置倉到家”平臺隨著單品越來越多,邊際成本會越來越大。

二、虧錢買來的流量不能變現:

像淘系、京東系這些流量變現能力強的平臺,虧5塊錢,通過平臺內變現可以回來3塊,“前置倉到家”平臺虧了就虧了,而且虧錢拉回來的流量是很難留住的,所謂復購率高達70%、80%,說我只能說一半可能是剛需,但至少還有一半是虧錢一直掉著的消費者。

三、現在“前置倉到家”這個風口基本上熄火了,這些天網上所傳的生鮮電商“獨角獸”、遙遙領先什么的新聞,在我看來不過是2VC的瘋狂PR-自娛自樂罷了:資本不是雷鋒型接盤俠。近期聽說有“前置倉到家”公司融資失敗的消息,更印證了這一點。

四、春節前,至少三次大促要打:雙11、雙12、春節,元旦打不打看情況。燒錢燒到這個時候,沒有后續融資進來,怎么打?我翹首以盼各“前置倉到家”平臺的雙11戰報。

五、淘鮮達、京東到家這些大平臺用以店為倉+外賣的模式,加上各區域性超市從去年開始都在用電商、互聯網工具做已經將“前置倉到家”平臺逼到了死角。今年雙11天貓超市的重頭戲就是淘鮮達:比你們有錢、成本比你低、模式比你輕、流量能變現、用戶比你多、品牌比你好,怎么競爭?

京東到家方面雖然沒有直接的新聞,但我想這方面也不會手軟,各區域龍頭連鎖超市在這兩年已經摸索清楚了,拼團、社區電商、到家模式的玩法,其爆發力是空中閣樓的“前置倉到家”平臺沒法比的。

生鮮的生意,虧錢是填不平坑的,本來生活的盈利據我個人了解,主要在企業業務與本來鮮線下店上。最前面表格中所說的五種模式,以“前置倉到家”模式成本最高,短期內沒有盈利的希望,這不是我在這里憑空想象的,2015年我就參與了“前置倉到家”的項目,在實踐中算賬得出結論,你要說你的生鮮水平比我高,我承認你吹牛逼水平是天縱奇才。我認為至少現在大面積運營的“前置倉到家”都毫無盈利的希望,估計在未來,90后的子女工作以后或許在小范圍內有盈利的希望,但現在的“前置倉到家”平臺等不到那天。

當然,我個人認為“前置倉到家”已經窮途末路,也并非說這些公司馬上倒掉,只是說這樣的模式已經失去了風口,難以維續。最終的結局我估計會是以下幾種:

中小平臺倒閉:無人搭救,只有倒閉,倒閉前可能創始團隊會洗點到自己口袋--之前倒閉的公司是有先例的。

大型平臺合并:資本也不想投的錢馬上打水漂,哪怕之前幾輪下來已經收回成本了,但上了戰車總得想辦法——不倒就有希望。

(來源:生鮮傳奇 陶易)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