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4-21 | 欄目:電商 | 點擊:次
新基建在全行業大熱。在零售行業,數字化的故事講了許久,到今年才算是真正拉開帷幕,背后有疫情的推動,也是發展進程使然。
對于零售行業,數字化使商場的入口變多了,使消費者的ID身份更明確了。一場私域流量的較量開始了。
直播帶貨時代:私域流量
3月7日,蘭蔻在天虹商場做了一場直播,開播2個小時,銷售額達到232萬元,跨區域銷售占40%,最遠的消費者來自黑龍江和新疆。
從可見數據看,天虹直播的觀看人數、點贊數很難與淘寶直播、抖音直播相比,但因為是“私域”直播,面向的是天虹自有數字化會員,轉化率超出預期。
疫情期間,天虹的線下門店銷售受到嚴重影響,百貨和購物中心等門店幾乎零客流。與此同時,線上訂單卻逆勢增長——天虹超市到家業務的訂單量普遍增長2~3倍,來自線上的銷售平均占比達15%~20%,有的門店達到40%~50%。
據統計,天虹平臺上的品牌商家在疫情期間通過直播、群運營,全渠道單日銷售超200萬元。這得益于天虹自身龐大的私域流量。
天虹百貨從2017年啟動數字化轉型,如今已擁有龐大的流量池。天虹一位負責人坦言,會員數據在四五年前就已經打通全渠道——無論是從線上還是線下進入商超并注冊成為會員的顧客,天虹就可以對他們進行統一管理,盤活成天虹數字資產。
有數據顯示,2019年底,天虹數字化會員達2355萬,數字化會員銷售占比達73.6%。其中,來自直播、社區運營的占比很大。
目前,越來越多傳統實體零售企業開始意識到,數字會員是一座有待挖掘的金礦,是私域流量增長的基礎。
綠地優選在全國擁有近100家連鎖商超,會員占總消費人群的60%,線上、線下同時消費的全渠道會員占比超過30%。
今年3月,綠地優選全渠道中臺業務系統建成,全渠道會員規模有望進一步增長,盤活、利用會員數據也將正式展開。
疫情期間,綠地優選線上服務的訂單量翻了幾倍,銷售情況最好的門店中,線上業務占比能達70%。這讓他們看到了線上業務發展的更多可能,線上顧客占比在增加,如何將這些顧客變成私域流量池中的資產,是綠地優選下一步的重點工作。
過去,在零售領域,通常是由商超和大型供應商,根據當年度SKU的銷售情況,來進行次年的產品選擇。但調整的速度往往滯后于市場需求變化。與之相比,會員系統提供的數據,會給出更直接和有效的反饋
在綠地優選,某品牌整包裝的三文魚,剛上架時銷售情況非常好,但一段時間后,銷量下滑。
通過會員系統提供的數據分析后發現,購買這款三文魚的消費者大多是因為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一旦促銷結束,銷量就下滑。
于是,綠地優選對品牌SKU進行了調整。鑒于會員人群中,50%~60%是有孩子的家庭,綠地優選有針對性地增加了兒童水產商品系列,提升會員需求的匹配度。
“傳統零售企業會員管理系統普遍很薄弱,即便最近兩年有了很初級的會員管理意識,比如推進CRM的落地與應用,但依然非常簡單,只提供會員注冊和管理功能。因為沒有會員數據分析模塊、營銷模塊等數字化鏈路,大部分商超、百貨依然很難讓會員系統真正驅動營銷。”
據一位從事零售中臺開發的業內人士分析,每家零售企業在線下辦卡會員能達到幾百萬、幾千萬,但大部分零售企業都不知道自己會員的消費習慣、消費品質,也不知道一個月的復購率有多少。
在過去的2019年,受到零售業發展動力不足,以及盒馬、叮咚買菜等新入局者的競爭壓力,有越來越多零售企業進入數字化探索階段,他們開始考慮投入基礎建設,把數據打通,由此產生一批商超和百貨的App、小程序。
而天虹百貨,綠地優選身處深圳、上海這樣零售業發達的地區,會其他地區零售業跟隨榜樣。從這兩家樣本,很容易窺探2020年,零售業在數據整合、挖掘上的趨勢。
會員是重要資產
留住會員,很重要。
2019年到2020年,有越多越多的連鎖商超推出付費會員,為付費會員提供專享優惠、定制化的產品,以及獨家的線下體驗,為的就是要把忠誠度更高的會員留住。
綠地優選是其中一家,他們在今年3月推出了付費會員體系,目前依然在全國門店推廣階段。
接下來,綠地優選將把付費會員作為重點觀察的顧客群體,通過付費會員的占比,給門店銷售帶來的具體影響和變化,針對性地調整營銷決策。
盡管尚未推出付費會員,但天虹在會員管理上也走在許多百貨的前列。
目前,天虹百貨,將自己生態中的數字化會員精準引流給與天虹合作的一萬多個品牌,在天虹App和小程序同步上線了13042個數字化專柜,在線商品數量近百萬件。
在天虹有關人士看來,這是一次雙贏的會員數據開放與共享。“天虹強調的是生態私域,實現線上線下協同共生,渠道商、代理商和品牌商共同經營。作為平臺,成就品牌商,才有可能營造一個增長的生態,成就平臺自己。”
“傳統百貨門店的價值是店內交易和品牌展示。但是,數字化時代,實體百貨門店會有更多身份——品牌展示中心、線下體驗服務中心、倉儲配送中心、會員營銷中心、品牌私域流量的入口,以及7×24小時的社交電商平臺。”在這背后,離不開數字化生態的打造,數字會員則是其中的細胞。
數字化百貨的入口,已經不局限于可見的商場大門,商場App、小程序,甚至直播、社群,都是重要入口。
而消費者也不再是一個個散亂無序的分子,通過數字會員,他們都會有一個明確身份標識,無論從哪一個入口進入,都能被識別、記錄,成為有價值的分析單元。
無疑,數字化能夠幫助零售業為自己的會員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在當下最火的直播帶貨中,相比較看熱鬧的公域流量,私域流量的轉化率更高。
因此,零售行業面臨的新考驗在于如何提高數字會員的忠誠度。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去羅森、全家購物時,門店工作人員會賣力推廣電子會員卡,但他們有的置身于支付寶,有的在微信小程序,時間一久,容易遺忘自己手上究竟有幾張會員卡。
對于零售企業也是一樣。“目前零售行業的新增會員大多來自微信、支付寶餓了么美團外賣等第三方線上平臺,但往往它們各自形成一套會員體系,一家零售企業可能有好幾套會員系統,產生的數據過于分散,很難反推營銷和復購。”業內人士說。
所以,有意識的零售百貨、商超開始自建App,這是把公共流量轉換成私有流量的關鍵步驟——盒馬推付費會員,浙江聯華也在自己的App上推出藍鯨會員,綠地優選推出G-Super付費會員……
越來越多零售企業意識到,消費者如果不產生復購或者忠誠度低,對企業就沒有價值,因此必須通過有效手段提高會員忠誠度,完成會員的深層運營。
在這個過程中,零售企業能力有限,在平臺搭建,數據系統開發上,往往需要借助外部力量的支撐。而在外部力量進入,一場新的博弈又將展開。
數據博弈
作為公共流量池,微信、餓了么、美團,京東到家,從前年開始培養商超的到家服務,一直到今年疫情爆發,這項原本不溫不火的業務才真正啟動起來。
流量、數據的博弈正慢慢浮出水面。
到目前為止,商家與餓了么、美團合作,只能實現會員數據的單向流通,脫敏后的消費者數據帶著交易情況傳到商超后臺的ERP系統,自建有數字會員體系的商超可以通過電話號碼,來匹配自有平臺的會員數據,為會員積分,留下消費紀錄。
但如何把剩下的顧客變成會員,是目前商超在考慮的。零售君了解到,商家希望把第三方流量沉淀到自己的平臺。商家需要靠自己的服務,把潛在流量圈在自有的流量池里面,做更精準的營銷。
一家分別與餓了么、京東到家、美團、淘鮮達合作的商超企業透露,幾家平臺都帶來了流量,其中餓了么帶來的流量最高,但這些流量如何有效轉換為自有會員流量,目前依然比較困難。
“不僅要有會員管理系統,還要有能觸達會員交易的營銷體系和交易體系才算完整,所以說從會員系統到餓了么、美團,甚至微信群,這幾個鏈路目前各跑各的,相互打通的到底有多少,很難統計和判斷。”一位商超線上業務負責人說。
根據零售君了解到的情況,目前,阿里旗下的淘鮮達已經可以實現與平臺商超的會員雙向打通,平臺與商超實現雙向會員數據共享開放。
雙向會員的開啟,意味著新的競爭將出現。“有些傳統商超會擔心,在會員共享過程中,自己不占優勢,自家會員數據被線上平臺搶走。” 據了解,不少傳統商超寧愿選擇在線下貼二維碼來吸引新客流,而不是通過美團、餓了么。
零售領域,平臺方的流量博弈也在悄然進行。在產業互聯網發展進程中,包括美團、餓了么等平臺,都向商家推薦中臺開發工具產品,但在這背后同樣涉及數據的共享流轉。
上述負責人透露,美團、京東到家向他們推薦數據化中臺開發產品,但是從業務排他,以及數據安全角度考慮,他們拒絕了。
“比如,請京東幫我們開發,但我們同時接入的美團和淘鮮達會提出抗議,考慮到一家就能拿到很多平臺的數據。”背后是商家與平臺,也是平臺間博弈。
數字化流量之爭在2020年將不斷升級。在零售業,企業的數字化進程剛進行到30%,后面還有很多過程要做, IT系統要完善,組織機制、激勵機制要適應線上業務。
企業從管理的角度來講,會員渠道碎片化、經營碎片化、內部協同,會員管理部門、統一會員規則,這些對組織架構都是挑戰。
在零售行業數字化生態系統的發展中,必然要出現平臺與企業之間相互磨合,并逐步取得信任的過程。只是,這個過程將持續多長時間?誰知道呢……
(來源:新零售商業評論 作者:章蔚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