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 > 業界 >

搶票高峰:OTA平臺“加速收割”

時間:2019-12-31 | 欄目:業界 | 點擊:

搶票是一門學問。

預計1月22日返鄉的孫先生發現,當天的火車票最早是在12月24號開售。于是,他在幾天前就備好了某OTA手機應用,為了“搶票”做好了準備。

從北京到老家江蘇泰州的火車每天只有三趟,為了保險起見,孫先生點選了所有車次,但即便如此,普通搶票通道下,顯示搶票成功率也只有45.8%。而且低速搶票的選擇欄下還有一行醒目的提示——“搶票成功率低,很有可能失敗。”

看到這樣的提醒,擔心搶票失敗的孫先生毫不遲疑地購買了平臺的加速包,為自己的成功幾率提速。

No.1加速包是一個神奇的東西

過年回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孫先生希望盡一切可能來提升自己成功買票的幾率。為此,他還提前幾天花80多元購買了這個OTA平臺的VIP,把搶票速度拉倒了最高的VIP級別。此時,原本總價不足900元的3張車票,在加速包的“推進”下已經變成了1138元,加上80多元的會員費,已經累計多花了300多元。

但是當看到這一行提示——搶票成功率達到94%的時候,他覺得“值了”。

既然已經多花了錢,購票成功率也高達94%,孫先生心想應該可以順利買到票了。但是,他還是低估了春運票務的緊張程度,也高估了OTA平臺的搶票能力。

24號早上10點過后,孫先生一直沒有如愿收到購票成功的短信,打開平臺的搶票功能查看,94%的成功率依然沒有成功。多花了幾百元,又是提升到VIP又是提升搶票幾率,結果卻如此,孫先生感到非常惱火,但他也只能等著進一步的變化。

到29號登陸時,平臺顯示“1月1號之后放票概率會提高”,孫先生表示如今只能繼續等等了,如果過幾天還是搶不到票,只能設法加錢去買黃牛票。“去年春節前買的黃牛票,每張加了100塊錢,買這三張票找黃牛的話也就多花300。如今在這個OTA平臺花的搶票錢已經不止300了,結果還是沒搶到票,擱誰誰不生氣?”孫先生憤憤地說道。

目前來看,沒有搶到票,或是繼續搶票過程中如果選擇退票,加速包的費用都會退給用戶。但一旦購票成功再想退票,加速包的費用都會扣除,只退還票價。另外,如果“加速后”購票不成功,VIP的費用是無法退還的。

臨近春節,回家成為國人最重要的事情,對于那些在外工作的人而言,在春運期間買到車票是目前最嚴峻的挑戰。因此,通過一眾OTA平臺“搶票“就成為很多人的首選,而且為了成功買到票,即便是多花些錢也不會“吝惜”。

但是,像孫先生這樣多花了錢卻依然買不到票的人不在少數。而OTA平臺也因為在春運期間推出類似一路默認疊加搶票的加速包,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無論我們花多少錢,最終都是為了搶到那張回家的車票。那么OTA平臺這些高速包、急速包、VIP搶票是否真的有效?

先說說OTA平臺搶票機制的原理。首先,國內的火車票預訂只有12306這一個官方渠道,而OTA平臺上所出售的火車票,其實也是在收到用戶訂單之后再去12306的系統上購買,可以說這就是一個中間商的角色。不過,這個中間商卻很難在票價上賺到錢。

由于火車票的價格為官方指定,OTA平臺不能隨意加價(如果加價銷售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OTA黃牛)。所以,我們看到這些平臺上的火車票售價與12306官網上的均是一致。但平臺不可能免費幫你買票,所以,就出現了一些新的盈利方式,比如所謂的VIP服務、商業旅行保險等,還有一種,就是“搶票加速包”。

但是在春運期間的高峰期,幾乎所有線路的車票都非常緊張,如果大家都在12306拼手速,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不現實的,特別是在12306那套為了防范黃牛所設置的極高難度驗證機制下。

這時候,OTA平臺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它們通過相關技術可以順利通過這套驗證碼系統,相比用戶手動搶票,機器搶票的速度自然會快很多。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用戶手動搶票時會發現車票剛開售就“秒沒”,因為跟你搶票的并都不是人,而是很多機器。那些黃牛的手段同樣如此。

但機器也不是都能搶到票,因為線路、票數都是固定的,大家都在用機器搶票也就沒有了速度上的差別。所以,即便孫先生那樣的用戶,即便多花了錢,買加速包、提升VIP級別,平臺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搶到票,最多也只有90%多的幾率。

顯然,買了加速包后沒有搶到票,用戶只能自認倒霉。

懂懂筆記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統計了一下12月1日至今的投訴內容,搜索關鍵詞“火車票”和“加速包”,可以發現大量與同程藝龍、鐵友旅行網、智行火車票、高鐵管家APP、飛豬APP、去哪兒網相關的投訴,而且都是與加速包無法成功購票有關。用戶主要的投訴原因大多是花錢買了加速包卻沒有搶到票。

No.2 12306和OTA平臺誰更靠譜?

當用戶在車票開售當日沒能通過OTA平臺搶到票,平臺會繼續提供服務,此后的搶票機會就是針對退票了,只有用戶退票,搶票平臺才有機會幫用戶搶下。

這種后續服務對于用戶而言,也是一種省心的補救方式。畢竟誰也不可能永遠盯在手機或者電腦前不斷刷新12306,就算你有時間,手速肯定也沒有機器快。不過,這樣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也加大了12306網站的負載。

以往網友們總在吐槽12306網站動不動就崩潰,關鍵時刻總掉鏈子,這背后與大量搶票軟件和OTA平臺的手機應用也存在一定關系。

對此,相關軟件技術人員告訴懂懂筆記:“搶票軟件本質上就是在不斷地刷新12306網站,而且是非常高頻地查詢,同時可以模擬真人下單。這對于服務器肯定是有巨大壓力的,春運高峰期時更是如此,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在春節、十一這樣的出行高峰,官網會出現崩潰的情況。”

近日,12306屏蔽了多個搶票軟件渠道,同時還加入了相應的風險防控系統,如果有軟件以極頻繁的速度訪問服務器,會被視為非正常操作,將被攔截或被拖到慢速隊列中。也就是說,有可能我們正在用的搶票應用,最后速度還不如手動來得快。

據了解,為了提高用戶的購票體驗,12306在今年5月份就已經推出了“候補下單”舉措。所謂候補下單,相當于用戶在12306官網上排了一個隊,一旦12306放票或者有乘客退票,官方系統會根據線上的候補排隊順序進行放票。當所有排隊的用戶都成功購票之后,如果還有多余的票,才會輪到這些OTA平臺的搶票應用開始“排隊”。

相關技術人士指出,OTA平臺上的搶票應用確實是有一定用處,但從現在情況來看,其最大價值或許只存在于車票開售的那一瞬間。

拋開搶票成功率高低的話題,對于這些提供搶票功能的OTA平臺而言,有一點是肯定的——不管你搶沒搶到票,它永遠都是穩賺不賠的存在。

首先,如果用戶花錢購買了加速包或者VIP,OTA平臺就獲得了直接收入。其次,搶票功能在出行高峰期還是拉新的好方法,特別是在十一長假和春運期間。一些不愿意花錢提高自己搶票級別的用戶,通常會選擇通過朋友助力的方式來提升自己搶票的成功幾率。

于是乎,最近我們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景象:各種幫忙搶票助力的二維碼在微信群、朋友圈瘋傳,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好友時不時小窗讓你提供助力。

實際上,即便你把身邊能發動的人全發動了,也達不到付費用戶那種VIP的級別。舉個例子,一個用戶普通搶票的成功率是20%,發動一個朋友為其助力后成功率漲到了25%,這5%的搶票成功率提升在哪里了?用戶是看不到的,誰也不能保證它不是一個營銷的游戲。

而對于OTA平臺而言,當你的助力鏈接發出去后,新用戶幫你點擊,平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連VIP用戶都不一定能搶到票的情況下,這些沒付費、或者低付費接用戶最終搶到的,可能只是朋友的抱怨。

至于OTA平臺,要么是賺了真金白銀,要么是賺了人氣和新用戶,只要向你顯示出來的成功率不是100%,你就沒有“把柄”。

有網友吐槽到,這和拼多多的砍價鏈接、淘寶雙十一蓋樓一樣,電商平臺的助力連接只是刺激了大家的購物欲望,最終省沒省錢真不好說。這些OTA平臺的助力搶票同樣如此,說實話,用戶最終要么是踏踏實實去12306上面購票,要么賭一把加速包的成功率,至于助力鏈游戲就別浪費時間了。

No.3 搶票穩賺不賠的OTA

無論是開售前的預約搶票,還是沒票之后的搶退票,OTA平臺的搶票功能既然是增值服務,收取額外的服務費也無可厚非。但涉及到收費內容時,我們還是希望平臺能給用戶更多的自主選擇權,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的“誘導”用戶。

可以看到,包括攜程、去哪兒、飛豬等些知名OTA平臺都上線了搶票業務,并且在用戶購票的過程中也會優先推薦購買加速包的選項。如果一個用戶一路默認選下去,或多或少都會購買一定數量的加速包,即便是那些并不稀缺的普通線路。

黑龍江的張先生表示,自己此前在攜程上預購了一張大年初二從大慶到哈爾濱的車票,二等座的票價原本為52元,而張先生一路默認選擇之后的票價卻達到了151元。由于是預約搶票(當時不用直接付款),他也不是經常使用這款APP,沒有注意到票價的漲幅,最后開售扣款后張先生才發現,自己的付費總計為151元。

事后,張先生從官網上發現這趟車實際上還有余票,于是在APP上嘗試選擇退票,但平臺顯示只能退還52元車票款。顯然,那些默認的加速包費用是無法進行退款的。

為此,張先生詢問了攜程客服,對方的回應是“加速包屬于額外附加費用,成功出票之后加速包就相當于已經使用,所以不能退款。”至于默認選擇的問題,客服回應稱“用戶如果不需要加速可以自主選擇普通購票,這樣的話就不會收取額外的加速包費用。“

其實,這樣的回答真的很難挑出什么毛病,但用戶聽到了心里總會有些別扭。成功出票,也就意味著OTA平臺所提供的加速包已經完成了使用,所以用戶退票時無法退換加速包費用,從道理上是可以講通的。但OTA平臺購票時近乎默認選擇的方式,是否考慮過用戶的使用體驗?

作為一種額外的附加功能和收費,用戶應該擁有主動選擇權,平臺方也應該首先為用戶提供普通購票通道,只有當用戶需要加速時,再主動去提示需要購買加速包,而不是采用“默認”。尤其是在用戶選擇普通購票時,應用界面如此明顯的提示用戶——大概率買不到票,不是赤果果的誘導又是什么?

對此,相關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對懂懂筆記表示:“OTA平臺的這種做法,從商業模式上來看沒有什么問題,因為它確實給了用戶一定的選擇權。但從用戶體驗上來看,這是一種很糟糕的方式,因為它給用戶的選擇權非常有限。”

該人士強調,加速包只能算作是增值服務,用戶憑需求購買,平臺不應該過分誘導用戶。“現在這種默認的選擇方式,容易讓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加速包,嚴格點兒說,這樣其實已經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用戶的自主選擇權。”

【結束語】

歲末年終,我們都希望能順利搶到一張回家的車票。對于OTA平臺而言,春節、國慶期間,購票的火爆意味著平臺會被更多的用戶關注和使用,但這不代表平臺可以趁機大撈一筆。

默認購買加速包的形式,無疑會傷害那些不知情用戶的使用體驗,這無異于飲鴆止渴。平臺這一次賺到錢了,但也會就此流失一位寶貴的用戶,對于本就增長乏力的OTA平臺而言,這樣的結果未免得不償失。

一句話:賺錢無可厚非,但吃相別太難看。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