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 > 業界 >

比特幣是數字黃金還是老鼠藥?

時間:2019-11-29 | 欄目:業界 | 點擊:

大家好,我是曉董說財的曉董,今天想和大家談論一個我并不太懂的話題:比特幣。

比特幣是一種基于去中心化,采用點對點網絡與共識主動性,開放源代碼,以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的加密貨幣。

作為一個財經欄目作者,大言不慚地高談闊論自己并不了解的事物,是基本功。

接下來,我本來想寫個段子,諷刺一下同行。后來想想還是算了,寫好自己的欄目更要緊。

曉董這次主要不是談自己對比特幣的看法,而是一些著名投資人對比特幣的觀點,相信對大家還是會有所啟發的。

比特幣是數字黃金?

比特幣是數字黃金(digital gold),或者說是有潛力成為數字黃金,這是著名風險投資家、暢銷書《從0到1》作者彼得·蒂爾的觀點。

當然,許多看好比特幣的人都是持這個觀點的,比如,Facebook加密貨幣項目負責人、“Libra之父”馬庫斯。馬庫斯認為,比特幣就像黃金一樣,因為人們可以像實際使用黃金一樣將其作為投資來持有。

之所以重點提到彼得·蒂爾,是因為蒂爾是PayPal的聯合創始人,而PayPal最開始的想法就是創造一種數字貨幣,代替美元,后來因為監管等方面的原因,沒有往這個方向發展。但總的來說,彼得·蒂爾在數字貨幣這個領域是有一些積累的,他的看法值得參考。

彼得·蒂爾總體來說是看好比特幣的,然后他說的道理非常通俗易懂,沒有涉及到很多技術的東西。彼得·蒂爾還特地強調了,他只是談自己的看法,沒有推薦任何人買比特幣的意思,同樣,曉董這篇文章,也只是談一些看法,沒有任何推薦的意思。

彼得·蒂爾認為,比特幣和黃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保值、價值儲存(store of value)、避險、對沖風險的作用。

許多說明黃金有價值的理由都可以用在比特幣上。

比如,比特幣和黃金都很稀有,黃金很難挖到,彼得·蒂爾表示,比特幣比黃金更難挖到。比特幣總共只有2100萬個。

所謂的比特幣挖礦,就是用戶用個人計算機下載軟件然后運行特定算法,與遠方服務器通訊后可得到相應比特幣,是獲取比特幣的方式之一。比特幣挖礦機一般有專業的挖礦芯片,多采用燒顯卡的方式工作,耗電量較大。

黃金有裝飾的作用,好看,有面子;同樣,擁有比特幣會被許多人認為是一件很酷的事。

許多對比特幣的質疑同樣可以用來質疑黃金。

比特幣沒有國家信用背書,黃金同樣沒有國家信用背書;作為對比,比如,美元是有美國政府背書支持的。

比特幣和黃金都很難估值,兩者都不能產生現金流,很難評估比特幣和黃金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是多少。

用其它資產做一下對比,比如,股票是有一些比較公認的估值方法的,比如說未來現金流的折現等等;房產可以用租金來估值,當然也可以用別的方法。

比特幣的總價值大約在2000億美元這個量級,黃金總價值大約8萬億美元。如果比特幣被更多的人接受,被更多的人認為是數字黃金,占領人們的心智,潛力非常大。

彼得·蒂爾還提到,他比較看好比特幣,但是對其它大多數加密貨幣、虛擬貨幣持懷疑的態度。

彼得·蒂爾認為,最后只有一種加密貨幣會成為數字黃金,在其它情況相同的情況下,要選擇規模最大的那一種,也就是比特幣,因為強者恒強。這和股市買龍頭股道理有點像。當然,彼得蒂爾也談到了比特幣的一些問題,一些不確定的地方。

比特幣是老鼠藥?

再說一下反方觀點:比特幣是烈性老鼠藥(rat poison squared)。這是“股神”巴菲特的說法。

比爾·蓋茨、巴菲特、巴菲特的合作伙伴芒格曾一起接受外媒采訪,唱衰比特幣。

芒格的用詞更激烈,在他看來,交易比特幣是精神錯亂(dementia)。

比爾·蓋茨則表示,比特幣作為一種資產類別,它不會制造出任何東西,所以不應該指望它價格上漲。蓋茨當時還表示,如果有方便的途徑,會做空比特幣。

巴菲特也強調,比特幣不會產生任何東西,不能產生現金流。

巴菲特還說過,幾乎可以肯定的說,比特幣最終的結局會很糟糕,不會有好結果。雖然表示比特幣不會有好的結果,但巴菲特也不清楚這一狀況會在何時發生,也不清楚會怎么發生。強調一下,巴菲特的用詞是,幾乎可以肯定的說,almost。

不過,巴菲特也沒有很詳細地論述過,為什么比特幣沒有價值,也許是他認為沒必要長篇大論論述。

曉董怎么看?

正方觀點也講了,反方觀點也講了,那曉董怎么看待比特幣了。

曉董沒有閑錢,也很忙,所以就不看,看都不看。

開玩笑的,接下來講更正經的看法。美國作家、《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曾經講過一句話,“測試是否擁有第一流的智慧,就是要看一個人能否有能力在頭腦中同時持有兩種對立的想法,并且依然能夠保持運轉。”

我覺得說得特別好,不過,感覺像是自夸。

彼得·蒂爾是做風險投資的,一般都是在企業成立很早前就投資了,比如,他是Facebook的第一個外部投資人,后來回報也非常驚人,他對新事物會很敏感;巴菲特通常都是投資相對處于成熟期的企業,會更保守一些。

他們各自的經歷對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有影響,而我確實也能完全理解他們各自的立場。我喜歡彼得·蒂爾各種有趣的觀點,但我同時也是一個保守型投資者。

當然,我還是有自己的傾向性的。目前,我可能更傾向于彼得·蒂爾的看法。

但是,即使比特幣是有價值的,也很難評估比特幣的內在價值。正反雙方都同意,比特幣不會產生任何東西,不能產生現金流。

另外,再講一點,從比特幣講到投資。在投資這件事上,別人的持倉,別人的觀點都只是一個參考,一個線索,最終的決策還是要自己來做,自己為自己的錢包負責。

結語

可能大多數欄目讀者主要投資股市,對比特幣興趣不大,這也可以理解。

但曉董還是想多說一下,數字貨幣是一個大的浪潮,我們做投資的對這些新事物還是要多了解一下。

央行從2014年開始研究法定數字貨幣,項目名稱叫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也就是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找央行專家穆長春的相關演講和課程,學習一下。

朋友們,要與時俱進啊。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