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AI+醫療 把醫生還給患者

2019-09-02 余愷威 IT之家
瀏覽

“排隊兩小時,看病五分鐘。五分鐘里還有一半的時間醫生在寫病歷……”這樣的“吐槽”是大型醫院的常態。這不僅影響醫生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損害了患者的就醫體驗。如今。隨著AI+醫療的應用落地,這一尷尬狀況有望改善。

科大訊飛智慧醫療事業部總裁陶曉東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表示:“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下,醫生可以提高效率,就是讓人工智能去完成絕大多數事務性工作,讓醫生去專注于他的醫療服務,不要讓80分醫生做60分的事情。”

在上海瑞金醫院,醫生在跟患者交流,可以同步通過語音錄入病歷——即科大訊飛的語音電子病歷輸入系統。醫生問完診,病歷錄入也就基本完成。

不僅有智能語音電子病歷,目前科大訊飛已推出了導診導醫機器人、醫療多模態語音輸入系統、智能隨訪系統和A.I.健康管理平臺等產品,實現診前、診中、診后的全流程覆蓋,方便醫生和患者,不斷致力于減輕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

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增加服務的滿意度,這取決于醫生和患者的交流程度。但目前醫生常被非治療以外的事務性工作占用大量時間。人工智能的落地應用,將把醫生從簡單機械重復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讓醫生將更多時間和精力留給患者。

“尤其是慢性病的管理,1.14億的這個糖尿病的患者,我到底需要多少人能夠管理?如果純粹用人管理的話,我到底需要多少人力?培養這些醫生需要多少年的時間?這是一個應該說算不清的數學題目。”陶曉東進一步介紹道,“利用人工智能,我們可以把更多的慢病管理的工作下沉到基層去,這樣現有的醫生團隊加上我們人工智能輔助的技術,就可以去服務更多的群體。”“我們也認為所有的技術都需要回歸到醫療的本質去解決臨床的問題,然后用人工的智能的技術可以讓優質的醫療資源更公平更可及。”陶曉東期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