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Cloud2.0之后,華為云再提新主張

8月26日開幕的重慶智博會,吸引了整個業界的目光,這里成為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風向標,最熱的熱點非5G、云計算、AI莫屬。
5G時代,智能化轉型正當時。而華為云,也天時、地利、人和齊聚,迎來了歷史性的機遇。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云業務總裁鄭葉來在重慶智博會上喊出了:“5G時代,選擇華為云正當時!”
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云業務總裁鄭葉來在此次峰會期間發表致辭提出:“5G時代,選擇華為云正當時。”
在電影《梅蘭芳》中,邱如白對年輕的梅蘭芳說,“你的時代來了!”是的,5G時代,風云際會,云計算正在產生從未有過的大變局,華為云:你的時代來了!
云計算進入Cloud2.0時代
因為云計算正在從Cloud1.0時代進入到新的Cloud2.0時代。
Cloud1.0時代,上云的主體是互聯網企業;Cloud2.0時代,上云的主體是傳統政企企業。
今年上半年,云計算領域大的政企項目不斷:
3月,華為云、阿里、騰訊等中標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互聯網+監管”應用系統建設項目,金額5278萬元;
5月,華為云中標黃山市云計算及新型智慧城市項目,金額6000萬元;
5月,華為云中標福州物聯網云計算創新中心項目,金額1.1億元;
6月,華為云中標吉安市大數據中心平臺、政務云服務及兩大應用項目,金額1.4億元;
7月,華為云中標長沙市政務云二期底座項目,金額2.4億元;
8月,華為云中標東莞松山湖產業云服務采購項目,金額9960萬元……
IDC的《2019年Q1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跟蹤報告》顯示,華為云從others進入前五,IaaS+PaaS整體份額營收增長超過300%,PaaS市場份額增速接近700%,這一切都是因為政企云計算市場的大爆發。
Cloud1.0時代,主要是實現計算力和用戶的連接,互聯網企業不用自己買服務器,不用托管在IDC機房,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隨需而用,催生出巨大的生產力,也催生出互聯網行業的大發展;Cloud2.0時代,傳統政企上云是為了支撐更好的業務發展和創新,不再僅僅是支撐系統上云,而是生死攸關的生產系統上云,這種趨勢正在催生一個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大浪潮。
這一切都讓Cloud2.0時代有了鮮明的特點:Cloud1.0的云是標準化,而Cloud2.0則是要求根據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定制化;Cloud1.0的云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資源的有效利用、節約成本,而Cloud2.0時代則是為了業務創新、創造核心價值。
政企數字化轉型正在進入爆發期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Cloud2.0時代,是云、5G、AI風云際會的時代。正如華為云中國區總裁洪方明在重慶智博會上所說,“5G、云和AI,成為驅動各產業智能化轉型的三大核心引擎,它們將驅動城市的智能升級與產業的數字轉型,進而使能千行百業,為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帶來深刻的變化。”
工信部先后印發了《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和《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年)》,并提出了到2020年,全國新增上云企業100萬家的目標。各個省市都出臺了企業上云的政策文件,以正在舉行智博會的重慶為例,就提出到2020年實現2萬家企業“上云上平臺”,實施100個試點示范項目,建成20個智能工廠和200個數字化車間,基本形成工業互聯網生態。
一句話,Cloud2.0時代是“5G+云+AI”,政企業務智能化轉型正當時。
為什么華為云的時代來了?
為什么智能化轉型的時代,選擇華為云正當時?答案是客戶的需求變了,Cloud2.0時代,政企客戶上云關注的焦點是、穩定可靠性、自主創新、高品質的服務,這些似乎是為華為云量身定制的,也意味著華為云的爆發遇到了天時、地利、人和。
在今年上半年的政企云中標大單中,我注意到一個新的詞匯:“單一來源”。例如,在今年7月華為云中標的長沙市政務云二期底座項目(新建部分)的采購公示中,就有一項:“擬采用的采購方式:單一來源”。
最近多個政企上云的采購文件中都出現了“單一來源”
什么意思?就是說這個項目只有華為云能夠滿足需求。如在上述采購公示中,就這樣說,
“本項目基于統一政務云底座搭建長沙市數字大腦,項目建設內容涉及軟、硬件多領域先進技術,系統集成要求高、難度大,且需要自主可控。華為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全棧云產品和服務的廠商。華為云服務所涉及的硬件(服務器、存儲)、網絡核心芯片(終端、網絡、無線)、云操作系統(云平臺操作系統、大數據平臺)、數據庫(大數據平臺基礎服務、MPPDB數據庫基礎服務)等均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華為公司承建本項目可確保技術上的先進性和自主可控。”
華為云提出了新的傳播口號:選擇華為云正當時
是的,華為云既有領先的全棧云服務能力,又是自主創新。就在幾天前,華為正式發布了最新款AI芯片“昇騰910”,其算力是國際頂尖AI芯片的2倍,相當50個當前最新最強的CPU,同時訓練速度提升50%-100%。
今年1月,華為發布了鯤鵬920處理器,在SPECint基準測試中得分超過930,比行業基準高出近25%,能效比優于業界標桿30%。華為云已經構建起從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到芯片、硬件、基礎云服務等的領先技術解決方案。
5G是萬物互聯的時代,企業對多樣性計算提出了更高需求,這時候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云服務。基于ARM架構的鯤鵬系列處理器對移動化的支持更好,鯤鵬加上昇騰,能帶來極高性價比的算力。鄭葉來在重慶智博會上還宣布,未來五年內,華為計劃在投資30億元來發展鯤鵬產業生態,幫助100家伙伴完成基于鯤鵬云服務的開發、應用移植,通過華為云市場實現商業變現5億元以上,“領先技術+開放生態”將會進一步強化華為云在這方面的優勢。
華為強大的鯤鵬處理器帶來多樣性計算優勢
我頗為相信基因論,Cloud2.0時代之所以是華為云的時代,還在于華為的B2B基因。無論是金融級的安全性,還是“線上+線下的服務”,還是基于客戶的定制化,都是三十多年從事B2B業務的華為所擅長的。值得說的還有混合云,不像Cloud1.0時代全新的互聯網企業,傳統大中型企業上云,必須要兼容過去,又要面向未來,采用混合云很多時候是剛需,這對于在私有云已經是領導者的華為,也是一個機遇,可以實現統一架構、平滑演進、一致體驗的混合云并不多見。
總而言之,在Cloud2.0時代,對于大中型政企來說,一方面是歷史性的機遇,運用“5G+云+AI”變革系統,進行智能化轉型,企業有望蛻變、煥新;但是,另一方面又是巨大的挑戰,將哪些業務上云,如何上云,在業務遷移過程中如何保證穩定可靠性,如何統一管理復雜的多云和混合IT環境等都是問題。
這時候,就到了華為云大顯身手的好時機了。以哈藥集團和華為云的合作為例,2017年之前哈藥集團各分廠獨立構建IT系統,各自為戰,運維成本高企、企業協同效率低。華為云為哈藥定制了云整體解決方案,分期部署,實現了業務的穩定性的上云。現在的哈藥集團月結時間從過去的每月22-31日變為每月最后一天,次月1日就可以結出單體報表,產供銷業務狀態實時可控,運維統一化、流程化,企業實現了數字化轉型,
華為云最新的“選擇華為云正當時”廣告上街
正如鄭葉來所說,華為云在技術上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為企業和開發者提供多元化的云服務和解決方案,更好地滿足客戶不同業務場景的需求,加速政府、智能制造、金融、互聯網等產業智能化升級步伐。他透露,從2018年6月到2019年06月,華為云的規模客戶數翻了33倍,收入同比增長了5.5倍。
“5G+云+AI”的Cloud2.0時代,智能化轉型正當時,選擇華為云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