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拉拉再加碼國際化:進入南美市場,首站落地巴西

8月21日下午消息,貨運平臺貨拉拉近日進軍巴西市場,首站落地圣保羅。這也是繼東南亞和印度市場之后,貨拉拉再進入南美市場。
貨拉拉于2013年起步于香港,在中國大陸已開城176座,在中國臺灣、東南亞、印度開通14城。今年6月中旬,貨拉拉計劃拓展巴西,7月初開城團隊抵達巴西圣保羅。8月1日,貨拉拉海外版lalamove誕生了在圣保羅的第一單。
在貨拉拉海外業務拓展負責人Jeffrey Yu看來,繼東南亞、印度市場后,貨拉拉進軍巴西是自然而然的事。近幾年中巴經濟往來非常活躍,許多領域都有著不同深度的合作。近幾年來,中國企業頻頻出海巴西,這里已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布局的新興市場之一。然而,在巴西的同城貨運領域,中國企業還鮮有涉足。
與中國大陸成熟的鐵路運輸不同的是,巴西公路網總里程長達170萬公里,其60%都以公路運輸為主。圣保羅市人口有1088萬,是巴西乃至南半球最大的都市,其也為南北物流重鎮,道路四通八達。
據Jeffrey介紹,巴西當地同城貨運市場的發展階段就和移動互聯網浪潮來臨前的中國大陸市場類似,當地互聯網普及率較廣,但滲透率卻較低。巴西市場上的貨運單價相對較高,且同城四輪車貨運市場相對零散,停留在司機在路邊舉牌子或者專業市場招攬生意的方式進行,物流成本較高。而這,對于貨拉拉來說,則是一個充滿想象力和增長潛力的市場。
為了融入當地的市場,貨拉拉在巴西的運營結合了中國和東南亞的模式,此前巴西能進入到同城貨運平臺的四輪車司機非常少,而貨拉拉增加了在四輪車司機在平臺接單的功能,這將利于司機增加收入。因巴西人工成本較高,因此整體定價相較于東南亞來說也會偏高一些。從7月抵達巴西到8月中旬一個多月的時間吸引了1000多名司機注冊,目前這個數據還在持續增長中。對于當地司機來說,O2O的接單模式獨特新穎,與當地傳統物流企業相比,切實解決了接單難的問題。
當然,貨拉拉在巴西也不是沒有挑戰。就巴西物流市場來說,主要還是以傳統物流企業為主,例如:DHL;就同城貨運來說,在巴西有Rappi、UberEat、iFood為首的電商物流、送餐服務平臺,但是和Lalamove經營模式相近的且會產生直接競爭的是Loggi。Loggi的平臺服務主要提供摩托車送貨,其在市場上的歷史較長,在未來可能會有一些競爭。
不過,在Jeffrey看來,貨拉拉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整合零散運力的能力。“與巴西當地的傳統物流企業相比,我們通過眾包模式、整合零散運力,因此我們的運力覆蓋規模會更大。對比新興企業,我們是專業物流,能滿足不同的同城貨運、同城配送需求。”
面對Loggi的挑戰,Jeffrey則表示會側重四輪車運力,打造與Loggi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目前服務范圍是仍以非計劃性的小件配送和貨運服務為主,C端和小B端都是目標用戶,在小B端會向電子用品,小型建材五金,食品行業等專業市場發力。不過,在貨拉拉看來,當前的重心是招募和培訓好司機,保障優質與穩定的運力。待圣保羅業務成熟后,會將成功經驗逐步拓展到巴西乃至南美其他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