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AI+農業”深度融合 阿里云聯合涇渭科技發布縣域農業大腦AI挑戰賽

2019-08-14 趙一軒 IT之家
瀏覽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聯合指導,廈門市政府主辦,阿里巴巴集團承辦"城市大腦與產業智能高峰論壇"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會上,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阿里云、涇渭科技等各方代表共同啟動縣域農業大腦AI挑戰賽發布儀式,為農業精細化管理尋找AI最佳算法,目前該項賽事已進入復賽階段。

據悉,本次大賽是阿里云天池平臺首次將目光投向縣域農業決策,聚焦基于無人機遙感影像分析的作物分類和產能預測模型構建,參賽團隊以"視覺計算進行農作物資產盤點"為主題,以"興仁市薏仁米產業"為應用背景,探索用數據算法實現作物的精準識別和精準產能預測。

當前,由于農業涉及面廣,同時受天氣等諸多因素影響,農產品生產至銷售各流程數據的利用呈現粗放、碎片化局面,制約農業大數據集約化、智能化、信息化。為此,科技部此前印發了《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專項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5%,希望借助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中國農業現代化轉型。

活動當天,興仁市市長方先紅在現場介紹到,作為興仁市當地增收致富的優勢產業,以薏仁米種植、研發、加工生產為一體的薏仁米產業鏈條總產值已超過20億元。而如果想要從整個市域層面乃至更大的戰略層面去引導這個產業,興仁市政府需要獲取一些技術層面的支持,及時、全面地把握薏仁米的種植、加工、流通等方面的信息。

事實上,本次大賽正是通過探索薏仁米產能預測的最優算法,能夠切實提升農業數據精準度、實效性,幫忙政府科學決策,提升對市場形勢的響應能力。而除了薏仁米這樣的特色產業的管理以外,農業還有許多領域需要運用智能技術來助力,比如土地確權和土地流轉、農產品動態價格和交易管理、基本農田管理等。產業智能對農業產業的未來有著深刻的影響。

對此,方先紅也加以肯定,并強調希望借助縣域農業大腦來推動興仁農業產業的數字化建設,打破產業發展面臨的信息不對稱甚至不真實、數據不及時、數據分析手段單一等困局,實現產業動態指揮、基礎建設進度把控、種植管理、產能實時監測等功能,為當地農業決策、政策制定、產業管理等工作提供真實的大數據支撐和到位的軟性服務,帶動產業整體提質增效,助力政府管理和決策能力上新水平,未來推動中國的農業產業更加智能,管理更加精細,服務更加便捷。

據了解,本次為大賽選手提供技術支持的縣域農業大腦作為農業大數據基礎上的縣域農業決策、管理及服務平臺,由廣州涇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導研發,可實現地面作物精準識別、面積測算、適宜區規劃、生產周期測算、精準產能預測、病蟲害防治指導、作物植保、灌溉方案、農機調配、農業金融等全產業鏈數據支持和管理級服務。

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預測,2030年世界總人口有望達到85億,2050年將達到97億。人口爆炸遭遇耕地持續減少,大規模的創新和技術變革將是解決農業問題并推動農業走向現代化的唯一途徑。

阿里云農業大腦總監孔令西就在現場表示,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提高生產力,已經成為農業領域的研究與應用熱點,將真正扭轉農民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阿里云開發的ET農業大腦,能夠進行數字檔案生成、全生命周期辦理、智能稼穡闡發、全鏈路溯源等功能,在生豬養殖、蘋果及甜瓜種植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左:阿里云農業大腦總監:孔令西;中:中共興仁市委副書記:方先紅;右:亞太生態經濟研究院院長:宗偉

可以看到,興仁市聯合阿里云、涇渭科技推動興仁縣域農業大腦的建設和應用不僅是三方戰略合作重點,更是興仁薏仁米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手段。

作為全球性人工智能頂級賽事,阿里云天池數據眾智平臺,自2014年推出以來,已擁有來自全球98個國家和地區的30萬位開發者,為政府、企業及社會組織提供專業的數據智能解決方案,平臺每一個賽題都圍繞真實的社會問題和挑戰展開。縣域農業大腦AI挑戰賽的推進,有望挖掘出一批創新性強、可復用性高的農業AI算法解決方案,促進農業精細化管理。

阿里云天池平臺也將借此機會,推動"AI+農業"領域頂尖人才、企業、政府間的交流合作,助推中國由"經驗農業"向"數據農業"轉型。